这天晚上,彩玲又给哥哥写了一封信:亲爱的哥哥,咱家又卖了几只羊,账也快还完了,妈还给我买了一身新衣服……
给哥哥写信报平安,已成了彩玲生活中的精神支柱。在书写文字的同时,美好的人间生活仿佛在向她招手,只有在这一时刻,她心中的伤口才能得到小小的修复。在陕北的土窑洞里,在昏黄的灯光下,一棵树苗硬是在风雨中挺起了腰杆,一块生铁在火的冶炼中变纯了,成钢了。
苦难具有双重性。它是弱者放弃的借口,也是强者磨炼自己的机会。宋彩玲选择了后者。在难熬的一年时光里,彩玲在苦难中成熟了:学业没有荒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母亲也没有得褥疮,气色一天天好起来;地里的庄稼一点也不比旁人家的差。家里地里的活儿过去是父母和哥哥三个大人做的,如今,她一个人也拿下来了,宋彩玲没想到人的潜能会有这么大。苦难没有压垮她,却使她更坚强、更自信。
压得小彩玲喘不过气来的不仅是突然丧父和母亲重病的精神打击,也不只是让她累得直不起腰的农活和家务了,最令她觉得没法子的就是家里一贫如洗,债台高筑的难题。她花一分钱都得向人借,然而,穷人借钱谈何容易?宋家借的旧账一分没还,还得不停地借钱,能借的人全都借遍了。人要生存下来,不吃油可以,不吃盐怎么行?彩玲实在想写信问哥哥要几块钱,可每次写信一落笔,写的都是形势一片大好,这个口怎么开?彩玲听人家说,当兵的每月都有十几块钱津贴。十几块钱津贴,省给她1/3就可以熬日月了。虽然她从记事起就知道钱的不易和金贵,但直到这一刻,她才真正理解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艰辛。正琢磨想个什么借口让哥哥寄点钱,哥哥倒提前开口了。哥哥宋文山说:他想报考一个中专函授,他的津贴存了100多元,还不够,家里不是又卖了几只羊么,如果有可能,能不能寄200元来报名、买资料。
哥哥的这封信令她傻眼了。“我的天啊1200元,这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我两毛钱都借不来了。”宋彩玲心急如焚。
“病床上的妈妈在呻吟,军营里的哥哥在盼我寄钱,田里的农活还等着我去应付,还有功课不能落下,我必须挺住。挺一挺,一切都会过去的!”宋彩玲总是这样提醒和鼓励自己。
天无绝人之路,只要不倒下,机会总会有的。县里要举办“尖子生竞赛”,每所学校选派前四名去,彩玲在学校考了第三。
……
展开
——周年丰(中国记者协会常务理事)
翻开这本书,你将翻开人生崭新的一页,书中一个个自强不息的好榜样会深深震撼你,给你的心灵带来无比灿烂的阳光,你会得到令你奋发向上的神奇力量,你会坚信自己也能活出精彩人生。
——蔡永红(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给钱给物不如给好书。送给孩子好的励志读物胜过送百万家产。因为一本好的励志读物能够把积极、快乐、阳光的元素植入孩子的心田,能够点燃孩子的梦想,照亮孩子的人生。
——王爱丽(全国第三届“十大杰出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