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清晰的工作思路
世道是公平的,有失败者,就有成功者。我整天裁人,混迹于形形色色的职场,也常暗自观察,什么样的人是老板舍不得裁掉的职场赢家。香港花旗银行的副总耿涛曾给我一个很诗意的答案,他说,职场男女做到优秀的份上,大多得具备两点:第一,当机立断;第二,周到细致。这两点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脑子够清楚,工作有思路。
我观察过,凡是把活干漂亮的人,不一定很累,脑子清楚了,做事自然有效率,就会不那么累心耗时。所以,一定要想明白如何让自己的工作思路多起来,如何靠近重点,如何抓住关键。这些代表着你的职业成熟度,远比热情周到、善于聊天更为重要。
为了让员工有好的工作思路,成熟的大公司都会有一套针对初入职场的人进行的导入培训,比如贝恩中国的入职培训、技能和商业素养培训,惠普的“走在前面”的培训,摩根充满人情味的阶梯式培训,微软把新人转化为微软职业人的一个月封闭培训,等等。在所有的导入训练中,都有同一个重要的环节—培养设计工作思路的习惯。
这意味着,在优秀的企业上班,本能地适应工作会被认为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只有学会设计工作思路,主动去适应工作,把握工作重点和关键,并寻找其中的窍门,才是职业成熟度高的表现。尤其在金融领域,对理性和逻辑性要求很高,如果思路不清晰,那是很要命的一件事。
如果你新入职一家公司,但以前没有设计工作思路的习惯,也没机会受到有效的培训,该怎么办呢?
第一,从同事身上寻找工作思路。拿出在大学记笔记的功底,去观察和记录同事是怎么做事的,概括出“一、二、三”来。把现成的成熟思路记录在案,然后不断熟悉这些内容,遇到自己工作打不开思路时,就拿出这个本子找思路、找经验。如果能做到这一步,你的职场功力将会大增。
可惜的是,不知道为什么,在大学里很会记笔记的学生成了员工后,很容易就把这个本事给丢了。于是我们就看到,很多本来优秀的学生到了工作岗位数年后,不但真正的职业素质没提升多少,反而职业老油条的气息重了很多。
第二,建立账本型工作日志,把自己的事情分门别类排列清楚。大公司里的职场强人,强就强在脑子里有本账:公司当年的工作重心、领导安排的事情、纳入考核体系的工作、阶段的工作重点,等等,有的人甚至把这些排好优先级别的工作内容贴在自己工位的正上方,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宏观上有本账了,具体到每一天,就便于把每天的工作计划按小时排好,督促自己高效完成工作。
风投达人徐新大学毕业后在中国银行工作仅一年,就因工作业绩优秀,被评为“三八红旗手”,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三八红旗手”之一。入职时间短,成绩出得快,根本原因固然是徐新能力出众,而另一重要原因是她的工作日志做得太好了,以至于其日志在银行系统内被选为新人培训教材。各层级领导即便没见过她本人,也读过她堪称经典的工作日志,这种广泛的认同感最终落实为选票。
徐新的工作日志出众,在于其不单纯是一份详尽的总结或规划,而是包含了梦想和冷静积极态度的自省。徐新的日志在记录过去发生事件的同时,会如实写下自己的情绪;在规划未来行动时,会思考工作模式的效率。通过她的日志,你可以看到对于未来的详尽规划如何有效地改变了一个人的行事模式,落实到位的日志如何提高了一个人的执行力,以及一个年轻人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智商和情商是怎样不断提高的。
多年以后,很多当初的同事、领导对徐新的成功仍丝毫不觉意外。一个能用工作日志提升人生境界的人,是会用不断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
第三,要深入领导的工作思路,从而发现自己工作思路中的漏洞。不要花时间研究股市走势,那只是一场连Q币都赢不到的游戏;但要花精力研究领导的思路,这是一部能提升你事业高度的刑侦大片。人心难测,领导的思路在很多时候不会被轻易看出来,需要侦察,从他的人生履历到学识背景,你能了解多少就了解多少,直至你能明白他如何做决定。只有深入了解领导的思路,你才懂得包容领导,才会真正明白如何配合领导。
第四,背景和阅历决定思路的宽度。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背景和阅历越丰富,思路就越宽广;而那些背景、阅历简单的人,发展方向会变得单一。在职场打拼,不能一味贪图安逸,要让自己的背景尽可能地丰富。职场上的佼佼者,没有清汤寡水的简历,只有不断叠加、层次丰富的背景。这既是你的私家财富,也是激荡出别人智慧的公共财富。
丰富的背景可以通过充满挑战性的跳槽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有效的思考和阅读去弥补,当然还要有一颗善于观察的心。
多5分钟走走心
周凯旋曾是我的一个女客户,她在起步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后来却成为亚洲最成功的商业女性之一。
周凯旋曾回忆起她最初的职场生涯,认为自己的升职技巧其实很简单,就是做事比别人多用5分钟的心。这5分钟心怎么用呢?就是从具体的工作细节中抽身出来,从整体上、全局上把握事情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她的心得很有道理,在职场上打拼,有时候做的事情难免琐碎,时间久了,人就会被琐碎埋葬,像腾不出蹄子摘掉眼罩的骡子一般,老是不能跳出来,以致忽视了从全局上把握具体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对于职场人来说,多用5分钟的心,试着从宏观角度分析具体工作的合理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5分钟走心术原则一:用5分钟时间从整体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去把握工作。亚马逊的财务总监袁慧曾告诉我,很多同事埋头做数据,好不容易做出一份报表来,但她几乎只看一眼就打回去了。同事检查过后发现果然有错,觉得很奇怪:一份报表的数据那么多,我做得头晕眼花,你怎么一眼就发现问题了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她是从整体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去把握的。如果某项业务平时的毛利为20%,近期业务量又没有重大变化,而报表中的数据却出奇的低,自然是不对的。又比如某项业务的利润每个月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但如今出现的却是一个比所有月份都低的增长率,显然也不对。这些错误说出来都浅显得很,但现实中犯此类错误的人却非常多,就是因为完成工作后,没有从整体上去检查合理性。虽然只需要5分钟,但起码有80%的人是不会做的。而能做到的人,一定会得到老板的青睐。
5分钟走心术原则二:遇到陌生的事情要理清头绪再干。
银河泰富的经济分析师Abbott初入职场时,临时被叫去做会议记录。一屋子二十几个人,他基本都不认识,按道理肯定会把记录做得乱七八糟。但他想了个办法,用手机把所有人都拍下来,然后在纸上画出每个人的位置草图,给每个人编了号,记录1号说什么了,3号又说什么了。等会后再确认哪个编号是谁。
要向Abbott学习,遇到不熟悉却要负责处理的工作,一定不要浮躁,静下心来,先花5分钟理出头绪,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5分钟走心术原则三:遇到简单的问题,不要急于做简单的回答。
有一天中午,在联想建银总部,我和李总在等电梯。李总随口问身边一个小伙子,附近新开的一家酒楼怎么样,那小伙思考了几秒钟,用“一、二、三”的模式,概括了5条内容,回复了李总。小伙子说了些什么,我忘了,其实也就是些寻常话。但让人觉得不寻常的,是他回答问题的方式,听着有思路、有关键点,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李总也有同感,当场就问小伙子叫什么,是哪个部门的。想来这小伙子很可能会进入李总的干部储备库,因为他让人感觉到他就是个做事的人。
被不常见的大领导问话,哪怕是再无关紧要的问题,你能用几秒钟走走心,用“一、二、三”这样的方式来应对,很容易表现出你的思路和对关键点的认识能力。
5分钟走心术原则四:摆脱情绪的困扰,达到全力以赴的状态后再去工作。有演讲高手说过,要在临上讲台的一瞬间彻底忘记讲稿的内容,以自然放松的状态去演讲。我们在工作中,遇到脏活、累活、干不完的活,总会有不良情绪,这种不良情绪是无效的,不会让工作变少、变轻松。与其这样,不如深呼吸,用一点时间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然后全力以赴去做那些貌似艰苦的工作。
佛说,有愿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心想事成的道理其实真实不虚,做事之前不发愿,不走心,步步踩不稳,做出来的事也容易稀松平常。
在浮躁风行的年代,你若能定下来,哪怕做再小的事,也能不忘初衷,多多思考,其实是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的。人很多时候是被情绪和惯性牵着鼻子走的,几分钟的冷静,可以让你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毛血旺式职场箴言
职场敌人的价值
正是职场敌人的存在,让你觉得做事情一定要做到完美,因为有个人一直在你旁边盯着,等着你出错,你一定不能出错!他们往往比同盟更能激发你的潜能。
口才是能把屁话讲得铿锵有力
卡耐基说过,我们一天的祸福悲欢,往往决定于我们的语言。没错,嘴笨有时候比长得欠扁更可怕,能磕伤别人的耳朵和耐心。职场上,很多人被裁就是因为口才不佳。讲话水平不高、口音奇怪、语速过快,就好比是在客户耳朵里塞了块口香糖,要表达的关键信息容易被过滤掉。这样的弱点导致很多人遭遇职场瓶颈—只是由于口才,而把一肚子才干沤成了脂肪肝。
那些能把一句屁话讲得掷地有声的主,往往能获得不错的回报。看看奥巴马吧,他总统当得怎么样?不好说。可一旦上了演讲台,他就是一个鸡血达人,气场强得能扭曲时空,能让人跟着他不知所以然地激动和微笑。
“我有一个梦想”,这话谁都会讲,可马丁·路德·金讲出来,就有种摄人魂魄的功效。看看纪录片的视频就会知道,他的演讲现场,就像点着了一吨鸦片,台下上万人都“high”得手舞足蹈,泪流满面,充满改变世界的力量。
在职场上,像奥巴马、马丁这样“大片”级的口才达人自然非常罕见,瞻仰一下就好。但“种马”级的职场口才达人,我还是见过不少,诸如负责向客户提案的4A广告公司策划总监,以及一些能力超强的销售奇才。他们说话有水平,在于既擅长有效传递信息,又能恰当地制造氛围,让讲话充满说服力。他们能做到此,我觉得在于把握好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描述事情要具体。事情说得越具体,讲话会越生动。比如你与其简单地说有一辆车,不如说有一辆加长版的土黄色奥拓,准确的描述会让听众有画面感。同理,当你在提到某人的时候,如果不说清姓甚名谁,来自何方,会显得力度不够,效果要逊色许多。具体准确的描述容易让人更信任你,也容易让你表达的内容有镜头感,易于将听者带入情境中。
很多时候具体准确的描述是一种好的铺垫,能自然又略带悬念地引出核心意思。而说话缺乏控制感的人,往往忽略这一点,总是急于表达核心意思,缺少铺垫。这不好,直奔主题往往显得唐突。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向乔布斯学习,他对演讲过程的控制力,以及形象的比喻,都准确地诠释了这一准则。
第二,讲话要有逻辑,才能说得清楚。讲话的核心逻辑是一次讲话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要担心是否单薄,一次讲话能讲清楚一个论点就很不错了。即便有点偏差也不要担心,求全责备才是最容易失败的。
第三,讲话的深刻程度取决于知识。知识源于何处?阅读、阅读,还是阅读。当然,读的是除了漫画、《故事会》等以外的知识型读物。如果你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自己的知识储备问题,又想让讲话显得不肤浅,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不要过多使用解释性语言。试想,如果你过多地使用“因为”、“所以”,有讽刺听者智商之嫌不说,也容易让你的表达显得幼稚。
第四,讲话的成败与你是否会制造气氛息息相关。有专家统计过,当众讲话的成功,50%取决于内容,50%取决于激情。凡是在美国公司待过的人,一定能深刻理解这一点:一个领导要想秀出强烈的个人魅力,就得靠演讲。只要这厮能喊出 “Change”(改变)或 “Yes,we can”(是的,我能)之类充满让人赴汤蹈火的感召力的口号,那他就会被认为是一个领袖型的管理者。
讲话如果有幽默感,当然也能制造气氛,不过这得看天赋。麦肯有个策划总监叫张洪宇,他在介绍自己名字时,会这么说:“我叫张洪宇,张牙舞爪的张,洪水猛兽的洪,宇宙爆炸的宇”,本来很普通的名字,被他说得如雷贯耳,现场气氛会瞬间升温。
第五,讲话的说服力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说话的方式,包括声音、表情和身体语言。骨架大、声线雄浑的人会更容易让人信服,麻秆型、声线干细的人的可信度就低一点。讲话时的手势也有讲究,肩部发力会比较有力,肋部发力则有亲民范儿。打手势要注意幅度,不要让动作喧宾夺主。
第六,讲话一定要有结论,但不要一开始就下结论。就像恋爱的目的是结婚,但一开始就谈目的,未免太乏味了吧。
理论问题能说的大致如上,剩下的就是实践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嘴笨舌僵,缺乏锻炼,可以先在亲近的人面前很正式地演练口才,直至练到能把一句废话说得自信有力为止。很多时候,只要把话说得坚决、清晰,说服力就不会低。吃喉宝不会让你的嗓子镀金,自信有范儿才是练就扛鼎之舌的不二法门。
如果你没有合适的贴身陪练,可以向演员学习,看着奥巴马、乔布斯演讲的视频学,对着镜子练,努力寻找神采飞扬、充满自信、铿锵有力的范儿。同时可参考美剧《白宫群英》,有一集内容是如何训练总统候选人演讲技巧的,讲得很到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