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经典电影声音理论中的声音观点辨析
--兼析爱因汉姆有关电影声音艺术的理论观点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无声片时代的声音表现手段
第三节 无声电影理论界对声音出现时的各种观点
第四节 有声电影真的是"杂种"吗?
第五节 声音的确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范围
第六节 结语
第二章 从叙事时空的构建透视中国电影声音创作的民族特征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民族化研究的理论意义
第三节 声音元素在电影空间造型中的民族化展示
第四节 电影叙事时间中声音创作的民族化体现
第五节 电影声音艺术创作的民族化演进趋势
第三章 电影声音的真实性
第一节 何谓电影声音的真实?
第二节 传声器的拾音模式和声音的空间感
第三节 声音效果的真实性
第四节 声音的情绪情感和真实性
第四章 美丽忧伤的破碎之花--论《金陵十三钗》的声音设计
第一节 史诗与情怀
第二节 同期音响设计
第三节 教堂圣歌与《秦淮景》
第四节 台词的设计和录制
第五节 录音设备的选择
第五章 中国电影声音发展进程中的部分理论观点
第一节 国外电影声音理论发展进程概述
第二节 中国电影声音理论发展进程概述(1928-1978)
第三节 中国电影声音部分理论观点简述(1978-2008)
第四节 中国电影声音部分理论观点的梳理和分析(1978-2008)
第五节 结语
第六章 "第六代电影"声音艺术创作研究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第六代电影"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第三节 "第六代电影"艺术创作特征辨析
第四节 "第六代电影"声音艺术创作探寻
第五节 "第六代电影"代表作品声音创作分析
第六节 结语
第七章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电影声音"硬、软实力"
第一节 "软实力"、"硬实力"和"巧实力"概念的由来
第二节 中国电影声音发展进程综述
第三节 中国电影声音领域中的"硬、软实力"因素
第四节 电影声音领域中的"硬、软实力"比较分析与发展对策
第五节 结语
第八章 瑞典电影声音创作特点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历史的回眸
第三节 瑞典电影声音艺术发展轨迹的探寻
第四节 "后伯格曼时代"的瑞典电影发展状况
第五节 当下瑞典电影和中国电影的声音创作趋势
参考文献
后记:无悔跋涉、立意求索
内容摘要
《电影声音艺术与录音技术:历史、创作与理论(第2辑)》的内容是多位作者在中国电影声音史论方而的学术研究心得之大成。
由于对中国电影声音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较弱的学术地位,特别是这方面的学术成果明显要少于中国电影学术理论研究的其他领域。因此,本书辑录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学术前瞻性。
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从1978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电影声音方向的本科生以来,30余年来已培养了近千名各级各类的学生(大专生、高职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但是,他们在学期间所撰写的、有影响的、有研究价值的论文,几乎没有被正式结集出版过。这就使得大量优秀的研究电影声音方面的论文无法面世、从而无法享受到其应该拥有的学术价值。
缘此,姚国强、甘凌、姚睿等著的《电影声音艺术与录音技术:历史、创作与理论(第2辑)》的问世,既可以提供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辅导教材,也可以作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各级各类涉及电影声音艺术和电影录音技术方面的专业参考书使用,更可以作为研究生考试时的辅导材料,供报考有关高等艺术院校或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门类下属的一级学科“戏剧与影视学”(1303)专业的各类考生参考使用。
同时,报考电影(电视)声音创作及理论方向的学术型研究生(博士或硕士),或专业型MFA(艺术硕士)的考生,也可以将其作为报考研究生的重要复习教材使用。当然,作为专业的电影声音理论研究者,更可以将其作为学术研究的奠基之石。
所以,本书具有重要的、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