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百年”论辩 2009年是香港电影界重要历史时刻:一月中旬,香港电影 总会会长吴思远主持的系列专题片《香港电影百年光影》,在 北京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与发现”栏目连续播映;吴 思远亲自出镜,肯定“今年是香港电影百年”;香港贸易发展 局与香港电影商会和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合作于5月16日 在法国戛纳举行酒会,庆祝香港电影百年;此活动更得到中国 国家广电总局及香港电影发展局出席支持。一系列公众活动,在承认历史、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肯定1909年摄制的首部华 人导演、美国人监制的《偷烧鸭》,为香港电影百年纪元的标 志物。电影与文化身份 在世界范围内,除初始发明电影的国家外,其他国家与地 区都有电影何时传人,和本土人士何时参与电影制作的问题,中国/香港也不例外。作为工业革命后的现代文明(文化)标 志之一的电影,它的被接受与本土人士参与制作,不仅标志该 国家、地区接受与分享现代文明成果,还通过参与制作赋予这 一舶来品以明确的文化身份,对多元世界文化作出贡献。这 是人们为什么寻找本土“第一部”电影的原动力。“第一部”电影的确立,标志着本土电影文化的诞生。现在香港影人寻 找香港“第一部”电影的意义,即在于此。后来者需要知道 自己的电影文化始于何时。电影的发明与形成,是欧、美科学家们不断接力的过程,但使它成为一种商业行为,惠及大众,则是美国人爱迪生和 法国人卢米埃兄弟。爱迪生发明只供一个人观看的“电影窥 镜”,卢米埃则改进为放映(机器),供众人在银幕观看。当 全世界在1995年庆祝电影诞生百年,以纪念卢米埃兄弟在 1895年12月28日于巴黎商业放映成功之时,美国人却提前在 1993年庆祝他们的电影诞生一百年——即纪念爱迪生1893年 在芝加哥万国博览会推出“电影窥镜”。美国人有理由不承认 电影是法国人发明的,更不愿让电影失去美国文化身份。何以是百年 香港电影纪元始于何年?在2003年10月之前没有分歧,一致推崇所谓“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在“1913年拍摄了 《庄子试妻》”,为香港电影纪元之始。2003年10月,这种“一 致”被打破,肇事者为我们。由此揭开由罗卡多年来“抬举”黎民伟为“中国/香港电影之父”神话的面纱,人们重新审视 香港早期影史。随之,发生了罗卡、黎锡等与我们之间,围绕 黎民伟有关史实与评价的论争。主要涉及:香港华美公司有 无黎民伟股份?是否“合资”或“合办”的香港公司?《庄 子试妻》是否香港第一部电影?能否说是黎民伟“拍摄”?黎 民伟是否为中国/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在联华影业公司的真 实历史地位与作用?等等。论争的缘起是罗卡为“抬举”黎 民伟,竞随意将并非黎民伟的事迹甚至功劳,自动转账到其名 下。甚至无中生有说:黎民伟“培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歌的词、曲作者田汉、聂耳!我们以确凿史实为据,勘误其非,论文长达万余字,可见 失实之多!解构了“抑兄扬弟”的故事,论争长达六年,实为 辨伪。2009年纪念“香港电影百年”,一些不同反应,大体可 在上述争论中找到痕迹。2009年4月5日,香港国际电影节举办“香港电影百年之 谜”座谈会。出席的有罗卡、法兰宾、黄爱玲、大卫·博德维 尔。李焯桃主持。与会嘉宾有三种态度:罗卡、法兰宾质疑 《偷烧鸭》的存在,罗卡认为“无论戏院广告或任何文献,都 从没有放映这片子的记录”,法兰宾“把烧鸭之谜像侦探片般 追查。……《偷烧鸭》却芳踪仍杳”;黄爱玲提出证据证实《偷 烧鸭》确实存在;大卫·博德维尔则说:“香港电影金像奖把 2009年作为香港电影百年的庆典,为何界定在这一年?通常 的说法是由于第一部本土电影《偷烧鸭》的出现——1909年 由中国导演拍摄、美国电影公司监制。拙文《香港电影王国:娱乐的艺术》也沿用了上述观点,把它作为第一部电影。”他又说:“无论就哪个国家的电影史而言,要确立何为‘第一 部电影’都绝非易事。……大多数默片都已佚失,且书面记 录也是不完整或被损的,因此,极有可能每一国家的早期电影 制作都无正式档可循。这也是我们总要不得不依据记忆、口 述历史、口耳相传、公论的原因。《偷烧鸭》看上去正是这样 一个案例。”后来,罗卡将否定《偷烧鸭》存在的观点,修改为:我 “并不怀疑《偷烧鸭》的存在,只怀疑它的制作年份是1909年 之早。”同时将大卫·博德维尔说的:“《香港影片大全》在界 定某些方面的第一部电影上,持有非常严谨的态度。《庄子试 妻》被定义为香港第一部(两本)电影和第一部‘剧情’电 影。《金钱孽》(1924)被视为第一部在香港公映的香港电影。《胭脂》(1925)则被贴上‘香港第一部故事长片’的标签。”(见《(偷烧鸭)香港电影诞生百年之谜》,载第19期《香港 电影》)改写成:“《偷烧鸭》可视为有记载的最早一部在香港 拍摄的影片;《庄子试妻》(1913)可视为香港第一部长两本 但未证实公映的故事片;《金钱孽》(1924)可视为第一部正 式公映的香港影片;《胭脂》(1925)可视为香港第一部故事 长片。”并据此提出:“有多个第一,就不必有谁是真正第一之 争。”将二者比较,大卫·博德维尔所讲是:因为这些影片已经 佚失而界定困难。罗卡却将这段话的语意完全改变,竟加上 大卫·博德维尔并没有说的“《偷烧鸭》可视为有记载的最早 一部在香港拍摄的影片”一段话。埋下伏笔来分出:“《偷烧 鸭》是最早的”;“《庄子试妻》是第一部”。大卫·博德维尔 的严谨为罗卡的随意所代替。我们从这里理解了罗卡何以能 去编造黎民伟的“历史”了!罗卡质疑《偷烧鸭》不是1909年拍摄的,而香港影界竟 然定2009年为“香港电影百年”!他将此事归咎于余慕云和 我们:余错在将“烧鸭身份偷换”,即“余将《偷烧鸭》由 ‘在香港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变成等同于‘香港拍摄的第一 部故事片’,也即是最早的香港影片了。”而“周承人、李以 庄更肯定《偷烧鸭》‘应该是在香港本土诞生的最早影片’,并把制作年份敲定为1909年……结论是‘1909年可以定为香 港电影的启动年份’。”P11-1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