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银色披头士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365079
  • 作      者:
    (意)马可·克雷申奇(Marco Crescenzi)著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1956—1963,全世界尚未被“披头士”传奇攻克前的历史。
     这是一本稀有的书,见证了史上最成功的乐队历来为官方传记所忽视的青葱时代。由从未公开的照片、重新发现的资料、闻所未闻的证词组成的多彩画卷,邀您追溯传奇的开端。
展开
作者简介
     马可·克雷申奇(Marco Crescenzi),出生于1966年,从事法律方面的电子出版工作,此外,他是狂热的收藏家,二十五余年来不遗余力地收藏所有和“披头士”有关的东西。如今,他和意大利的“披头士官方俱乐部‘佩伯兰’”(The Official Beatles Fan Club Pepperland)[直接隶属于20世纪60年代为“披头士”亲自承认的官方歌迷俱乐部(The Official Beatles Club)] 合作编写其会刊《没有什么能改变我们的感觉》(Nothing’s Gonna Change Our Feeling)。同时还参与编辑保罗·麦卡特尼的全球唯一歌迷俱乐部的会刊《保罗·麦卡特尼FM》,和致乔治·哈里森的《黑马》(Dark Horse)。在这些刊物中,他负责撰写专栏,主题是所有与乐队有关的收藏。他还参与编写音乐收藏杂志《RARO!》。同时现身于许多关于“披头士”的电视节目中。
展开
内容介绍
     “披头士”,这个组合已经被无数次地写进报道、摄入照片、录成影像,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关于他们精彩的艺术生涯以及私人生活的介绍早已铺天盖地,但说来奇怪,在他们还是“前披头士”阶段的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也就是在利物浦及周边地区逡巡、寻找一切机会登台表演的时期,成员们为了能被写进报道、摄入照片或录成影像,可以付出任何代价……
     《银色披头士》试图向公众描绘1956-1963年间,一个充满了英雄主义和癫狂骚动(比如曾经在运煤车上和屠宰场里进行演出!)的早期“披头士”形象。在书中,我们能找到他们亲人、朋友、乐队早期粉丝们的证言,某位歌迷拍摄的模糊照片,某个蒙尘角落里搜出来的信件,大胆的传记作家或记者想办法挖到的独家和真实档案,乃至一些珍贵的底片--从爱泼斯坦·布莱恩手底下抢出来的,差一点就被他以有损“小马驹”们的公众形象为由付之一炬!
     有了这些材料,讲述故事的时候便能佐以许多留存的影像,虽然不尽完美,但至少真实再现了那个欢蹦乱跳、让人振奋的年代。
展开
精彩书摘

     1956-1959
     一切始于噪音音乐(Skiffle) 公元1956年,在利物浦这样一座黯淡颓废的城市,什么样的事情才能让游手好闲、无精打采的年轻人重新振奋起来呢? 尽管让人惊讶,但事实是,做到这一点的是一名不太像样的年轻人(至少从他的外貌看)。他名叫罗尼· 多尼根(Lonnie Donegan),两年前的1954年7月,他在美国录制了一首歌。1956年1月,这首名叫《岩石岛铁路》(Rock Island Line)的歌曲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英国获得巨大成功。
     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开始设法获取所有能发出声音的东西,并开始演奏。噪音音乐就此诞生,或者说得确切点,大不列颠就这样发现了噪音的存在。这种音乐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美国,其源头可追溯到黑人奴隶的后代们:他们中除了极少数人,大多买不起真正的乐器,于是便利用手头所有能找到的东西演奏——垃圾堆里捡来的洗衣板和铅管,或者是不知从哪里弄到的、勉强修补过的破吉他。
     演奏这种音乐完全凭个人兴致,不需要任何能力,甚至不需要音乐知识。年轻的人们孤注一掷:无论多么绝妙的发明都会有不那么绝妙的另一面。在所有这些狂热的爱好者中,有一位名叫约翰· 温斯顿· 列侬的,兴趣比其他人更加浓烈:他拼命摆弄一把破吉他,希望能弹出哪怕一个音符,那架势简直就像和自己的吉他打架。为了不漏掉故事的任何一个细节,我们必须提到,所有这些争先恐后想在利物浦皇家剧院一举成名的音乐迷中——他们的救星、上文提到的罗尼· 多尼根,刚在该剧院上演自己的曲目——还有另一个男孩,14岁的詹姆斯· 保罗· 麦卡特尼,他的吉他弹得比列侬好,可也远远没到能登台献演的水平。
     当时,两个孩子还互不相识。现在,趁保罗继续追着各处讨要签名的当儿,我们来讲讲约翰的故事。
     1956年,16岁的约翰是英国数不胜数的“战争儿童”中的一员:出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长于战后的困难时期。当时的他已经在“毁坏公共财物和加入各种团体”方面积累了可观的经验,因此他对噪音音乐这一国民性癖好的沉迷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至于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弹奏一件乐器,这一点并不重要。
     约翰召集了几个同班同学,外加其他朋友,组建了全英国不知道第几个噪音乐队。当时,所有这些乐队都在寻找登台演出的机会。
     ……
 

展开
目录
前言
1956—1963
一切始于噪音音乐(Skiffle)
保罗遇见约翰的那一天
乔治上台
“银色披头士”(Silver Beatles)的诞生
再见利物浦;我来了,汉堡!
洞穴俱乐部的演出和第二次汉堡之行
遇见“爱泼斯坦先生”(Epstein)
寻找唱片合同
林戈到来,发行《爱我吧》
音乐会、广播和电视节目齐丰收
走向传奇
结论
“披头士”和20世纪60年代,(被创造的)商品和创造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