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世界遗产论坛.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世界遗产事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36005
  • 作      者:
    王鹏善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为第三届世界遗产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世界遗产事业”。论文集中共收入论文74篇,分别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模式、世界遗产的理论、各个世界遗产地、世界遗产的教育与传播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其中既有资深世界遗产研究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又有来自遗产保护与研究一线工作者的实践体会。<br>    本书是从事世界遗产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的重要参考资料。
展开
精彩书摘
    世界遗产理论探讨篇<br>    我国需要《世界遗产管理条例》:理由与建议<br>    一、我国世界遗产的特殊性<br>    世界遗产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统称。从管理角度看,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遗产。其特殊性不仅在于品位之高,更在于它的组分、价值、功能和权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我国,世界遗产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br>    (1)我国绝大多数世界遗产拥有较大的土地面积。这不仅因为这些遗产本身的面积较大,还因为它们的“环景” (set-ting)占据面积更大。因而将它们称为“遗产地” (heritage place),应当更为准确。遗产地一般包括4个部分:①“核心遗产”;②“非核心遗产”,即依附于核心遗产的部分;③“非物质遗产”;④“管理和服务设施”。这是我国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必须注意的。<br>    (2)我国的世界遗产地,无论是自然遗产还是文化遗产,几乎都融合文化要素与自然要素,更遑论“文化—自然复合遗产”(mixed cultural & natural heritage)。在文化遗产地中,大多混合着原生自然要素或人工化的自然要素。
展开
目录
关于遗产功能、保护与利用的问题(代序)<br>世界遗产理论探讨篇<br>我国需要《世界遗产管理条例》:理由与建议<br>中国特色文化遗产理论体系刍议<br>中国特色文化遗产理论体系:是否必要?是否可能?<br>近十年来关于我国世界遗产问题的研究综述<br>对我国的世界遗产问题的冷思考<br>论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一保护原则一保护工程的层次关系<br>威尼斯宪章:回顾、评述与启示<br>世界文化遗产地文化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思考<br>论构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体系<br>关于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价格<br>中国特色文化遗产理论体系解读——以第三届世界遗产论坛:“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世界遗产事业”专题学术研讨会为例<br>世界遗产地研究篇<br>文化遗产与全球化:互动与约束——开平碉楼与村落案例研究<br>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若干结构问题浅析及其结构监测体系概略<br>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兼容性研究——以世界遗产地庐山为个案<br>江苏文化遗产对江苏经济社会的贡献<br>线路遗产与“海上丝绸之路”个案研究——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宁波段)为例<br>保护世界遗产传承人类文明——以峨眉山金顶重建工程为例<br>试论周口店遗址保护兼对现存问题的对策<br>世界遗产兵马俑的发掘和保护<br>架构文化遗产地资源管理GIS信息平台——以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地为例<br>彩绘兵马俑最佳展览环境初探<br>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在承德的实践与应用<br>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及周边环境协调的必要性<br>《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下的中美合作项目承德殊像寺的概念性设计<br>关于避暑山庄保护与研究的思考<br>论墓碑与功德碑之异同——以清昭陵为例<br>以清东陵为例,试论新时期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br>清东陵“圈墙文化”的抢救与发展策略<br>试论明显陵在明代帝陵中的地位<br>关于对明清皇家陵寝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以明潞简王陵为例<br>论明代帝陵神道石刻制度的形成<br>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明楼保护的意义<br>坚守明孝陵列人世界遗产的遴选标准<br>世界遗产的教育与传播篇<br>北大世界遗产课教学与在非洲四国的培训<br>世界遗产的教育战略<br>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视角下的世界遗产教育<br>青少年与世界遗产教育<br>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为城市文化发展铺设快车轨道——青少年遗产教育的特色与价值探讨<br>在中学开展世界遗产教育的研究与实践<br>试论世界文化遗产的教育和传播<br>文化遗产的传播<br>浅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科学展示与教育传播<br>世界遗产文化功能的新理解、新变化、新呼唤<br>世界遗产保护实践感悟<br>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篇<br>数字化技术在世界遗产地保护与遗产旅游中的运用<br>文化自然遗产数字化与保护——漫游京杭大运河<br>关于中国建筑遗产保护若干问题的思考<br>江苏省世界遗产保护体系的调查与初步研究<br>博物馆功能与工业遗产保护<br>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旅游文化的开发<br>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br>世界遗产的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开发模式一以秦始皇陵(含兵马俑)为例<br>文化遗产的发掘现场保护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br>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以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为例<br>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br>世界遗产的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开发模式——浅谈文化创意产业与十三陵可持续发展<br>从明十三陵的发展浅谈世界遗产的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开发模式<br>论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应以保护为主——兼谈明十三陵的保护<br>注重文物保护坚持陵寝修缮<br>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br>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br>试谈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从博物馆基本职能的角度谈起<br>浅谈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br>承德避暑山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br>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完美结合的典范——桂林江头洲村古建筑群<br>刍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br>明孝陵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互动<br>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世界遗产事业<br>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的若干特点及其影响和意义<br>全球化语境下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的内涵及特色<br>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的责任与地位<br>全球化思维下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保护发展模式探讨<br>全球化背景下的话语构建——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略论<br>全球化与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略论<br>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世界遗产事业——第三届“世界遗产论坛”学术问题讨论综述<br>附:世界遗产教育与传播南京宣言<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