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环境毒理学教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3059727
  • 作      者:
    焦安英,李永峰,熊筱晶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环境毒理学教程》主要介绍环境毒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环境毒理学教程》共计4篇12章。第1篇(1~4章)主要介绍环境毒理学基础理论,对环境化学物在生物体内的转运和转化、生物蓄积及环境化学物的代谢动力学和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及其评价等内容;第2篇(5~7章)分别介绍了环境毒理学分支学科,包括大气污染环境毒理学、水污染环境毒理学及土壤污染环境毒理学等;第3篇(8~12章)为环境毒理学专题,阐述了环境中不同污染因子的毒性作用;第4篇收录了10个重要的环境毒理学实验,供教学及科研选用。本教材可供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和市政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作为教材选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篇 环境毒理学基本原理 2 化学污染物的生物转运、生物蓄积与生物转化<br>    环境污染物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与机体接触后,一般可经过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或贮存过程。污染物被机体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在组织细胞内发生化学结构和性质的变化,形成代谢物。污染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或通过不同途径从体内排泄出来,或贮存在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具有类似的机理,均是反复通过生物膜的过程,统称为生物转运。环境污染物在组织细胞中发生的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或代谢转化。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毒性作用的大小和部位,与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过程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富集,有助于了解其在生物体内的转归、生物学效应和致毒作用机理。2.1  生物转运<br>    环境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均需通过各种生物膜屏障才能进出细胞、组织和机体。因此,只有对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深刻理解化学物的生物转运过程。<br>    2.1.1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与功能<br>       生物膜是将细胞或细胞器与周围环境分隔开的一层半渗透性薄膜,它除了能保持细胞和细胞器内部理化性质的稳定外,还可选择性地允许某些物质透过,以便吸收和排出一些物质;生物膜能够传递信息;生物膜上的酶类(如混合功能氧化酶类等)还对化学物质的生物转化过程起催化作用。……
展开
目录
    第1篇 环境毒理学基本原理<br>    1 绪论<br>    1.1 概述<br>    1.2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及内容<br>    1.3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br>    2 化学污染物的生物转运、生物蓄积与生物转化<br>    2.1 生物转运<br>    2.2 生物转化<br>    2.3 环境化学物代谢动力学<br>    3 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br>    3.1 毒性作用<br>    3.2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br>    3.3 靶器官的毒性反应<br>    4 环境化合物的毒性分类及其评价<br>    4.1 概述<br>    4.2 环境化学物的一般毒性<br>    4.3 急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br>    4.4 环境化学物的特殊毒性及其评价<br>    4.5 环境化学物的生殖发育毒性及其评价<br>    <br>    第2篇 环境毒理学分支学科<br>    5 大气环境毒理学<br>    5.1 概述<br>    5.2 大气污染物的三致作用<br>    5.3 有害气体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br>    5.4 大气颗粒物的作用及其机理<br>    6 水污染环境毒理学<br>    6.1 水生态环境概述,<br>    6.2 环境污染物在水生态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br>    6.3 水环境污染物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br>    6.4 水体污染对生物及人体的危害<br>    6.5 海洋与河口生态毒理学<br>    7 土壤环境毒理学<br>    7.1 概述<br>    7.2 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及其分布<br>    7.3 土壤污染的生物降解<br>    <br>    第3篇 环境毒理学专题<br>    8 金属的毒性<br>    8.1 概述<br>    8.2 铅<br>    8.3 汞<br>    8.4 铬<br>    8.5 镉<br>    8.6 砷<br>    9 农药的毒性<br>    9.1 农药残留<br>    9.2 农药的污染<br>    9.3 农药的环境毒性<br>    9.4 有机氯农药<br>    9.5 有机磷农药<br>    9.6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br>    9.7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br>    9.8 除草剂<br>    10 石油的毒性<br>    10.1 石油简介<br>    10.2 石油在环境中的迁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br>    10.3 原油及其所含硫化物的毒性<br>    10.4 石油馏分的毒性<br>    10.5 石油燃烧产物的毒性<br>    10.6 石油污染的修复及其防治措施原则<br>    1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br>    11.1 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制<br>    11.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毒性作用<br>    11.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控制方法<br>    12 环境电离电磁辐射<br>    12.1 电磁辐射的概念<br>    12.2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br>    12.3 环境电磁辐射的防护和管理<br>    <br>    第4篇 环境毒理学基础实验<br>    实验一 毒理学动物实验的一般操作技术<br>    实验二 经呼吸道急性染毒试验<br>    实验三 经皮急性毒性试验<br>    实验四 鸟类经口毒性试验<br>    实验五 肝微粒体制备及苯胺羟化酶活力的测定<br>    实验六 生物标志物实验——水生动物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测定<br>    实验七 藻类生长抑制试验<br>    实验八 Ames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br>    实验九 微宇宙生态系统毒性试验<br>    实验十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br>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