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345695
  • 作      者:
    史学建[等]著
  • 出 版 社 :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研究》在明确坝系相对稳定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坝系相对稳定评价方法、标准和指标体系;通过研究坝系相对稳定的形成过程与条件,提出了影响坝系相对稳定的环境因素,相对稳定坝系建设的不同阶段内涵、特征及要求,以及不同阶段的布局方法;并提出了坝系建设效益最大化的建坝顺序,为小流域坝系建设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可供从事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设计及其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现状
    黄河中游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向下游河道输送大量泥沙,造成下游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加剧了洪水威胁,同时造成了水土流失地区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仅为7.86万km2,占黄河流域中游总面积的23%,而进入黄河的沙量却占整个中游地区输沙量的70%。黄委主任李国英在2004年全河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理念,同时还指出关键在于如何解决黄河“水少”、“沙多”和“水沙不平衡”问题,对于“沙多”问题,要在黄土高原地区,特别是对黄河下游淤积影响最为严重的多沙粗沙区,依靠工程手段,大规模修建“淤地坝”,把泥沙拦在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之中。
    淤地坝不仅拦截大量的泥沙,减少下游河道的淤积,拦截的泥沙又可以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而且还可以防洪减灾,保护下游安全,解决黄土高原干旱季节的人畜饮水问题,对于优化当地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淤地坝虽然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然而关于坝系建设理论研究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1954年,在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时提出了相对平衡理论,设想在支流上修建较大拦泥库,达到水沙平衡,解决黄河泥沙问题。
    随后从天然聚湫对洪水泥沙的拦蓄中得到启发,认为当淤地坝达到一定高度、坝地面积与集流面积的比例达到一定数值之后,淤地坝对洪水泥沙长期控制而不致影响坝地作物生长,即洪水泥沙在坝内被利用,达到坝控面积内的产水产沙与流域坝地用水用沙的相对平衡,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淤地坝“相对稳定”一词。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现状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多沙粗沙区环境
第一节 多沙粗沙区的提出及范围
第二节 多沙粗沙区环境概况
第三节 多沙粗沙区降雨产沙特征

第三章 多沙粗沙区淤地坝建设
第一节 淤地坝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第二节 多沙粗沙区淤地坝建设现状
第三节 淤地坝使农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希望
第四节 多沙粗沙区坝系发展前景展望

第四章 坝系相对稳定的概念与评价指标
第一节 淤地坝相对稳定的概念
第二节 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概念及特征
第三节 坝系相对稳定形成过程的理论分析
第四节 坝系相对稳定的评价标准

第五章 影响坝系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分析
第一节 影响小流域坝系建设的环境因素分析
第二节 沟道特征对小流域坝系建设的影响
第三节 水文泥沙特征对小流域坝系建设的影响
第四节 其他环境要素对小流域坝系建设的影响
第五节 结论与展望

第六章 淤地坝坝系规划布局及优化
第一节 坝系总体布局
第二节 沟道分级方法的应用及建坝条件分析
第三节 坝系单元控制理论的应用
第四节 应用实例——以盐沟小流域为例

第七章 GIS技术在坝系布局优化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理论基础与方法思路
第二节 数据分析与处理
第三节 坝系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第四节 优化结果与讨论

第八章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与结论
第一节 相对稳定坝系布局的理论研究与应用
第二节 坝系相对稳定形成过程阶段特征研究
第三节 影响坝系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