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儿科合理用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739894
  • 作      者:
    唐洪侠,李文辉,王征军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儿科合理用药》由临床医学、药学专家共同打造,破解临床用药难点,着重于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指导。
展开
内容介绍
    《儿科合理用药》分为两篇二十七章,全面地介绍了儿科的常用药物近300种。西药篇详细介绍了各药品的名称、药物概述、药动学、用药指征、用法与用量、药物相互作用、禁忌证、不良反应、用药指导、药物评价、制剂与规格、贮藏等内容;中成药篇详细介绍了各中成药的药物组成、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药效研究、不良反应、规格与包装、贮藏等内容。全书内容系统、详实,在注重“新颖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基础上,侧重于介绍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用药指导。同时结合国内外最新相关文献报道,对一些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客观的评价。<br>    《儿科合理用药》的主要读者对象为儿科临床医师、护师以及药师,期盼此书能对临床医师诊疗过程中用药有所帮助,同时也能成为医院药师、护师查找药物资料时的好帮手。
展开
精彩书摘
    可参考第三章“苯巴比妥”。<br>    苯妥英钠(Phonytoin Sodium)<br>    【商品名或别名】苯妥英,大伦丁钠,二苯乙内酰脲,Phenytoinum。<br>    【药物概述】本品为乙内酰脲类抗癫痫药,主要药理作用如下:①抗癫痫;②抗神经痛;,③可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或分泌胶原酶;④骨骼肌松弛的作用与稳定细胞膜作用及降低突触传递作用有关;⑤抗心律失常;⑥静脉用药可扩张、周围血管,可降低轻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br>    【药动学】本品可口服、静脉给药及肌肉注射。口服吸收较慢,85%一90%由小肠吸收,新生儿吸收较差;静脉注射吸收快;肌肉注射吸收不完全且不规则。本品主要与白蛋白结合,蛋白结合率为88%一92%,在脑组织内蛋白结合率还可略高。本品主要在肝内代谢,代谢物无药理活性,经肾脏排泄,碱性尿时排泄较快。<br>    【用药指征】<br>    1.用于癫痫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颞叶癫痫)、单纯部分性发作(局限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br>    2.也用于三叉神经痛、隐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ecessive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Uosa)、发作性舞蹈样手足徐动症、发作性控制障碍(包括发怒、焦虑、失眠、兴奋过度等行为障碍疾病)、肌强直症等。<br>    3.可用于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性及室上性心律失常、三环类抗抑郁药过量时引起的心脏传导障碍、对利多卡因无效的心律失常,对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较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疗效较好。<br>    4.还可用于轻度高血压。<br>    【用法与用量】<br>    1.口服给药<br>    (1)治疗癫痫:开始时每日3-8mg/kg,分2-3次服,以后按需要调整,一日剂量不超过250mg。维持量为每日4-8mg/kg(或250mg/m2),分2-3次服。<br>    (2)抗心律失常:开始时每日5mg/kg,分2-3次服,以后根据病情调整,一日总量不宜超过300rag。维持量为每日4-8mg/kg(或250mg/m2),分2~3次服。<br>    2.静脉注射抗惊厥:可按体重3-5mg,/kg(或250mg/m2),单次或分2次注射。<br>    【药物相互作用】H:受体拮抗药:西咪替丁可使苯妥英钠血药浓度增高,引起中毒。雷尼替丁可使苯妥英钠血药浓度提高50%。法莫替丁和尼扎替丁对苯妥英钠无影响。<br>    奥美拉唑:可使苯妥英钠清除率降低,延长半衰期。<br>    抗肿瘤药顺氯氨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可影响苯妥英钠吸收,降低血药浓度。<br>    环孢素:苯妥英钠可使其血药浓度降低,停用苯妥英钠2周后环孢菌素血药浓度可恢复正常。<br>    乙胺碘呋酮:可提高苯妥英钠血药浓度2.5倍,并增加毒副反应。<br>    美西律:苯妥英钠可使美西律血药浓度明显降低(加速代谢)。<br>    异丙吡胺:苯妥英钠可显著降低异丙吡胺血药浓度而增加其代谢物浓度,使抗胆碱样不良反应增加。<br>    卡马西平:可使苯妥英钠血药浓度下降及中毒浓度值下降,在治疗浓度范围内即可发生中毒。两药联用在常规剂量下会出现拮抗作用。<br>    吲哚洛尔、硝苯吡啶:可提高苯妥英钠血药浓度。氟苯吡啶对苯妥英钠无影响。<br>    布洛芬、保泰松、阿扎丙宗(Azaropazone):可提高苯妥英钠血药浓度,联用时可能发生中毒。<br>    抗菌药物:苯妥英钠可提高氯霉素血药水平达中毒程度,可使多西环素血药浓度下降。苯唑青霉素、呋喃妥因可减少苯妥英钠吸收。<br>    安泰乐(盐酸羟嗪,Atarax):可降低苯妥英钠代谢,使半衰期延长约1倍,联用时苯妥英钠应减量1/2。<br>    口服抗凝药:可使苯妥英钠代谢降低约4倍,易发生中毒;联用时抗凝药则降效。<br>    维生素D:长期应用苯妥英钠可加速维生素D排出,应同时补充维生素D。<br>    降血糖药:与苯妥英钠联用需增加降血糖药用量。<br>    甲状腺素:苯妥英钠可降低T3、T4水平(加速代谢),联用时应适当调整甲状腺素用量。<br>    苯巴比妥:可使苯妥英钠血药浓度降低。<br>    异烟肼:可增加苯妥英钠的毒性(抑制代谢)。<br>    氨茶碱:苯妥英钠可降低氨茶碱疗效(加速代谢)。<br>    三环抗抑郁药:高剂量可促使癫痫发作,与苯妥英钠联用时需调整用量。
展开
目录
西药部分<br>第一章 抗微生物药物<br>第一节 抗结核药<br>异烟肼<br>链霉素<br>利福平<br>乙胺丁醇<br>吡嗪酰胺<br>第二节 磺胺及呋喃类药<br>磺胺嘧啶<br>磺胺甲嘿唑/甲氧苄啶<br>丙磺舒<br>呋喃妥因<br>呋喃唑酮<br>第三节 抗生素<br>青霉素<br>氯唑西林<br>氨苄西林<br>阿莫西林<br>头孢唑林<br>头孢拉定<br>头孢呋辛钠<br>头孢克洛<br>头孢噻肟<br>头孢他啶<br>头孢哌酮<br>头孢曲松<br>头孢克肟<br>头孢唑肟<br>头孢吡肟<br>头孢他美<br>阿米卡星<br>红霉素<br>琥乙红霉素<br>罗红霉素<br>克拉霉紊<br>阿奇霉素<br>氯霉紊<br>克林霉素<br>万古霉素<br>去甲万古霉素<br>磷霉素<br>美罗培南<br>第四节 喹诺酮类<br>诺氟沙星<br>氧氟沙星<br>环丙沙星<br>左氧氟沙星<br>第五节 硝咪唑类<br>甲硝唑<br>替硝唑<br>奥硝唑<br>第六节 抗真菌药<br>制霉菌素<br>两性霉素B<br>伊曲康唑<br>氟康唑<br>第七节 抗病毒药<br>金刚烷胺<br>利巴韦林<br>阿昔洛韦<br>更昔洛韦<br>第二章 抗寄生虫药<br>第一节 驱蛔虫、蛲虫、绦虫、血吸虫药<br>哌嗪<br>左旋咪唑<br>甲苯达唑<br>阿苯达唑<br>吡维铵<br>第二节 抗阿米巴药<br>依米丁<br>喹碘方<br>氯喹<br>双碘喹啉<br>第三节 抗疟药<br>青蒿素<br>氯喹<br>第四节 抗血吸虫药<br>吡喹酮<br>喷他脒<br>第三章 镇静、催眠、抗惊厥药<br>苯巴比妥<br>异戊巴比妥<br>氯丙嗪<br>溴化钾<br>哌甲酯<br>第四章 抗癫病和抗震颤麻痹药<br>苯巴比妥<br>苯妥英钠<br>卡马西平<br>地西泮<br>硝西泮<br>托吡酯<br>硫必利<br>第五章 解热镇痛药<br>阿司匹林<br>对乙酰氨基酚<br>阿司匹林赖氨酸盐<br>第六章 消炎镇痛药<br>吲哚美辛<br>萘普生<br>布洛芬<br>双氯芬酸<br>第七章 镇痛药<br>吗啡<br>哌替啶<br>可待因<br>可待因/对乙酰氨基酚<br>芬太尼<br>曲马多<br>第八章 中枢兴奋药<br>咖啡因<br>洛贝林<br>尼可刹米<br>脑蛋白水解物<br>第九章 平滑肌、横纹肌兴奋药<br>新斯的明<br>溴吡斯的明<br>第十章 消化系统用药<br>第一节 胃肠解痉药<br>颠茄<br>阿托品<br>山莨菪碱<br>东莨菪碱<br>溴丙胺太林<br>第二节   助消化、抗酸、止吐药<br>胃蛋白酶<br>乳酶生<br>干酵母<br>枸橼酸铋钾<br>西咪替丁<br>雷尼替丁<br>奥美拉唑<br>甲氧氯普胺<br>多潘立酮<br>碱式硝酸铋/碳酸镁/碳酸氢钠/大黄/石菖蒲<br>第三节 导泻和止泻药<br>酚酞<br>硫酸镁<br>山梨醇/硫酸镁<br>鞣酸蛋白<br>药用炭<br>双八面体蒙脱石<br>双歧杆菌<br>第十一章 呼吸系统用药<br>第一节 祛痰镇咳药<br>溴己新<br>氨溴索<br>乙酰半胱氨酸<br>右美沙芬<br>愈创甘油醚<br>喷托维林<br>第二节 平喘药<br>肾上腺素<br>异丙肾上腺素<br>特布他林<br>沙丁胺醇<br>氨茶碱<br>异丙托溴铵<br>福莫特罗<br>丙卡特罗<br>培氯米松<br>氟替卡松<br>第十二章 治疗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药<br>第十三章 降血压药<br>第十四章 升压药及拟肾上腺素药<br>第十五章 利尿药及脱水药<br>第十六章 抗过敏药<br>第十七章 抗贫血药和升白细胞药<br>第十八章 凝血药、止血药<br>第十九章 抗凝血药<br>第二十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br>中成药篇<br>第二十一章 解表药<br>第二十二章 清热解毒药<br>第二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br>第二十四章 调理脾胃药<br>第二十五章 补益药<br>第二十六章 理血止痛药<br>第二十七章 开窍熄风药<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