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地方性疾病中西医诊疗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30256
  • 作      者:
    刘亚明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地方性疾病中西医诊疗技术》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丛书”之一。全书对我国常见8种地方性疾病的概念、流行概况、病区判定与划分、诊断标准与处方用药规律等进行了阐述。
    《地方性疾病中西医诊疗技术》的编写考虑到县级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的特点,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坚持体现“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内容,突出中西医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临床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详细介绍了收集到的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推广的适宜技术。
    《地方性疾病中西医诊疗技术》可供县级及县级以下医务人员使甩,也可供农村卫生适宜技术项目推广培训时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地方病定义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地方病学卷》定义:地方病(endemic diseases)是指属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或流行的疾病,或是在某些特定地区经常发生并长期相对稳定的疾病。
    地方病的发生与流行,与病区中的某种地球化学或生物因素密切相关。长期居住在病区的人群均有发病之可能。其发病与否取决于个体暴露时间、暴露程度以及对相应病因的易感性。地方病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地方性发生,而地方性取决于当地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地方病是非常典型的环境病,其中心内容是“必须在病区环境中寻找病因(致病物质)”,“必须使用改造环境的综合手段阻断致病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主要体现政府行为”。综上所述,地方病应当是医学方面的一个独立学科,它有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各级政府对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与文化水平的提高,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我国地方疾病病区广阔,暴露人口众多,某些种类的地方疾病依然危害着病区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防治地方病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长期任务和工作重点之一。
    二、地方病分类
    虽然地方病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疾病,这个名词亦较常见于医学文献中,但至今尚无理想的分类方法。大部分地方病资料散杂于内科、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学科中。为方便地方病基础理论、预防、治疗的研究,现按致病因素的性质加以分类。  1.生物性地方病  在某些特异的地区,由于某些致病生物或某些疾病媒介生物孳生繁殖所致。如前苏联、美国等国家的一些人烟稀少的草原和荒漠地区,存在着野鼠鼠疫的自然发源地。人进入疫区,就可能患病。生物性地方病的共同特点是致病因子均为有生命的生命体,往常多列于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学科之中,具有一般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亦适用于此。今分类如下:
    (1)病毒性地方病:本组地方病的致病因子均为病毒,如黄热病、森林脑炎、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蛉热、登革热、口蹄疫等。除口蹄疫外都由吸血节肢动物作传播媒介,若消灭传播媒介,则该病不复存在。
    (2)立克次体性地方病:病原体为立克次体,如卷虫病、地方性斑疹伤寒、北亚壁虱性斑疹伤寒,洛杉矶斑疹伤寒、马赛热、水疱性立克次体病、壁虱性阵发性立克次体病、澳洲蜱性斑疹伤寒等,传播媒介亦为吸血节肢动物,疫源动物多与鼠类有关,故吸血节肢动物和鼠类为本组疾病的决定地方性因素。
    (3)细菌性地方病:病原体为细菌,如鼠疫、布鲁杆菌病、炭疽病、土拉伦斯病、李斯特菌病、马鼻疽等,多为野生动物或家畜疾病。牧区家畜及自然疫源动物的存在决定地方性特点。
    (4)螺旋体性地方病:病原体为螺旋体,如钩端螺旋体、鼠咬热、雅司、蜱传回归热、日本七日热、地方性梅毒等,大部分为野生动物病,故疫源动物存在为决定地方性因素,少部分如地方性梅毒为人类疾病,决定其地方性的因素不明。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总前言
前言
第一章  地方性疾病概述
第二章  布鲁菌病
第三章  地方性氟中毒
第四章  地方性甲状腺肿
第五章  大骨节病
第六章  克山病
第七章  地方性砷中毒
第八章  血吸虫病
第九章  鼠疫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