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糖尿病中西医诊治与调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30544
  • 作      者:
    吕景山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名医施今墨得意门生,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中医管理局高级顾问。
展开
作者简介
    吕景山,男,1934年生,河南偃师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本科,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祝谌予教授。同年分配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任医师、主任医师。1986年调山西中医学院任教授。1991年调山西省针灸研究所任所长、主任医师。现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省中医管理局高级顾问。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精研“药对”、创用“穴对”和“同步行针法”,对糖尿病、冠心病、痛风、过敏性病症颇有研究。主要著作有《施今墨对药》(日本、韩国已译为该国文字出版)、《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荣获1982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施今墨医案解读》、《吕景山对穴》(日本、韩国已译为该国文字出版)、《冠心病中医诊治与调理》、《痛风中西医诊治与调理》等。发表论文50余篇。1983年荣获山西省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4年省工会给记二等功1次,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山西省老科协颁发的“突出贡献奖”。
展开
内容介绍
    《糖尿病中西医诊治与调理(第2版)》由著名老中医主编,在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诊治调理经验。全书共14章,包括血糖、尿糖、酮体、胰腺、胰岛、胰岛素等基本概念,糖尿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分型和中西医诊断标准,糖尿病的降糖药治疗、胰岛素治疗、中医治疗和常用对药,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和康复调养,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疗法、心理疗法、音乐疗法、减肥疗法和运动调养等。内容丰富实用,阐述深入浅出,是作者几十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升华,并融入了名医施今墨、祝谌予诊治糖尿病的宝贵经验。适于临床医师、基层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师生和糖尿病患者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2章  中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br>    第二节  糖尿病的病机<br>    消渴病机,河间主燥,子和主火,丹溪主阴虚,献可、景岳力倡命门火衰,肾阳不足。近代医家阐发古人之论,或日阴虚燥热,或日肾命火衰,或谓脾虚失运,或日气血瘀阻。有纯从虚论,有从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论,其说甚繁,兹阐述如下。<br>    一、上焦心肺<br>    劳心竭力,营谋强思,用心太过,暗耗心之阴血,以致心火内燔;七情五志过极亦能化火,心主神,内生之火每致心火旺盛而灼伤阴血;心火亢而下劫肾水,或肾水本乏,而不能上济心火,水火不能既济,终成消渴。消渴之于心者,大多不外心火亢而阴血亏也。如戴原礼说:“上消消心,心火炎上”,“若因用心过度,致心火炎上”,“若因色欲过度,水火不交,肾水下泄,心火自焚,以致渴者”。王冰认为《内经》肺消病机是“脏脏消烁,气失所持”。喻昌进一步说:“金者,生水而出高源者也。饮入胃中,游溢精气而上,则肺通调水道而下。今火热入之,高源之水为暴虐所逼,合外饮之水,建瓴而下,饮一溲二,不但不能消外水,且并素蕴水精,竭绝而尽输于下,较大腑之暴注暴泄,尤为甚矣。”李挺认为消渴“总皆肺被火刑,熏蒸日久,气血凝滞”。楼英亦说,肺藏气,“肺病则津液无气管摄”。一方面,“精微者亦随溲下”,另一方面“筋骨血脉,无津蔽以养之”。而发消渴诸症。张元素谓“上消者肺也”,“知其燥在上焦也”。刘河间亦谓上消病机为“心移热于肺,燥在上焦也”。燥之义,可为病因之燥热,亦可指火热消烁所致水津气液不能疏布之病理现象。通观诸家之论,可知消渴之于肺者,或肺气虚弱,不得以通调水道,水液代谢障碍;或火热燥邪,灼伤肺津,而致肺无津液以输布,亦成消渴。二者相互影响,以致三焦结滞,腠理闭塞,肌肉失养而见多饮不解其渴,多食亦不充其肌肉;水液不入,直趋而下,故见尿频且多,尿有甘味。<br>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糖尿病基本知识<br>第一节 血糖<br>一、血糖的来源<br>二、血糖的去向<br>三、正常人每天血糖的变化情况<br>四、血糖的测定方法<br>第二节 尿糖<br>一、什么是尿糖<br>二、尿糖定性测定方法<br>三、24小时尿糖定量<br>四、测七次尿糖的方法<br>五、测四段尿糖的方法<br>六、尿量与尿糖的关系<br>七、血糖与尿糖的控制标准<br>第三节 酮体<br>一、酮体的产生与引起酸中毒的机制<br>二、非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的原因<br>三、酮体的测定<br>第四节 胰腺、胰岛与胰岛素<br>一、胰腺<br>二、胰岛<br>三、胰岛素<br>四、胰岛素原<br>五、胰岛素受体<br>第2章 中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br>第一节 糖尿病的病因<br>一、饮食因素<br>二、情志因素<br>三、房劳不节<br>四、体质因素<br>五、瘀血痰浊<br>第二节 糖尿病的病机<br>一、上焦心肺<br>二、中焦脾胃<br>三、下焦肝肾<br>第3章 糖尿病的表现、分型及诊断<br>第一节 糖尿病临床表现<br>一、多饮与多尿<br>二、多食<br>三、消瘦与体重减轻<br>四、其他症状<br>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分型及诊断<br>一、分型<br>二、诊断标准<br>第三节 中医对糖尿病的分型及诊断<br>一、分型<br>二、诊断标准<br>第4章 口服降糖药治疗<br>一、磺胺类降糖药<br>二、双胍类降糖药<br>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br>四、胰岛素增敏剂和餐时血糖调节剂<br>第5章 胰岛素治疗<br>一、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br>二、常用的胰岛素种类和制剂<br>三、初始胰岛素用量的估计<br>四、胰岛素的治疗方案<br>五、胰岛素治疗剂量及调整<br>六、胰岛素应用技术新进展<br>七、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与处理<br>第6章 治疗糖尿病的对药方<br>苍术玄参<br>黄芪山药<br>绿豆衣薏苡仁<br>葛根丹参<br>熟地黄山茱萸<br>天冬麦冬<br>玄参麦冬<br>天花粉乌梅<br>人参黄芪<br>玉竹熟地黄<br>知母石膏<br>黄芩黄连<br>桂枝黄连<br>稀莶草鸡血藤<br>千年健狗脊<br>何首乌女贞子<br>当归白芍<br>白果枳壳<br>川芎白芷菊花<br>枸杞子续断<br>刺蒺藜夜交藤<br>防己茯苓<br>石韦革解<br>仙茅淫羊藿<br>刺蒺藜地肤子<br>知母黄柏<br>黄精玉竹<br>苦瓜茶叶<br>第7章 针灸治疗<br>第一节 治疗作用<br>第二节 辨证施治<br>一、三消分型论治<br>二、阴阳辨证论治<br>第三节 其他经穴疗法<br>一、耳针疗法<br>二、皮肤针疗法<br>三、水针疗法<br>四、埋线疗法<br>第8章 生活起居<br>一、屋室环境<br>二、睡眠<br>三、足浴<br>四、远离烟酒<br>五、排毒<br>第9章 饮食疗法<br>第一节 饮食疗法的作用和目的<br>第二节 饮食疗法的步骤和方法<br>一、标准体重的计算<br>二、体重的评定标准<br>三、劳动强度的计算<br>四、食品营养成分与供能计算<br>第三节 食物的分类<br>一、糖类<br>二、蛋白质<br>三、脂肪<br>第四节 饮食治疗的原则<br>一、合理控制总热量<br>二、食物多样化,营养全面平衡<br>三、高纤维饮食<br>四、营养素的比例要合理<br>五、少食多餐,避免夜间进食<br>……<br>第10章 心理疗法<br>第11章 音乐疗法<br>第12章 运动调养<br>第13章 减肥疗法<br>第14章 糖尿病并发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