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糖尿病诊断治疗新进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259055
  • 作      者:
    倪子俞主编
  • 出 版 社 :
    金盾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倪子俞,1949年毕业于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从事代谢病、呼吸病和内科疑难病的医疗和研究工作。退休前任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内科教授,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黑龙江省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哈尔滨市医学老教授疑难病研究所所长。60年来,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12部。曾前往德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和宣读论文,1996年荣获英国剑桥大学颁发的肖像奖,业绩编入到世界名人录25/26卷。2008年获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奖”。虽已高龄86岁,患糖尿病20余年,但仍在孜孜不倦地写作中。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由糖尿病专家与糖尿病患者合作编写而成,共分十三章,介绍了胰腺基本知识,糖尿病流行病学与诊断要点,糖尿病饮食与运动疗法,糖尿病治疗和应注意的问题,糖尿病预防与自我保健,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伴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糖尿病外科手术和麻醉,老年糖尿病,糖尿病预后和病死率预测,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等。其内容科学新颖,通俗易懂,适合糖尿病医师、社区医师,以及糖尿病患者和家属阅读,是可供医患共用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1.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IR)是指机体、某些器官或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反应降低。换言之,是指体内正常量的胰岛素无法产生正常的生理效应,或者说发挥正常生理效应需要超过正常量的胰岛素。简言之,胰岛素抵抗就是指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肌细胞、肝细胞和脂肪细胞,所以胰岛素抵抗发生的主要部位就在这些靶细胞上,但也可发生在其他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当机体出现IR时,胰岛素刺激所产生的葡萄糖的利用减少,同时机体不能有效地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输出,导致血糖升高。换言之,当骨骼肌和肝脏对胰岛素生物效应的反应降低,胰岛素介导的骨骼肌对葡萄糖摄取减少及胰岛素对肝脏分解葡萄糖的抑制作用减弱时,即发生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与肥胖和体力活动减少有很强的相关性,目前已经发现多种介导相互作用的机制。循环中的许多激素、细胞因子及供能物质如非酯化(游离)脂肪酸(NEFA),均来自脂肪细胞并且有调节胰岛素的作用。三酰甘油储存量的增多,特别是内脏或皮下组织深部脂肪蓄积量的增多会导致脂肪体积增大,就会抵抗胰岛素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
  除了脂肪细胞外,大量脂肪在非脂肪细胞异体蓄积,同样有重要作用;而肝脏内脂肪与肝脏胰岛素抵抗的关联似乎更紧密些。
  测试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方法有两大类:一类为精确测定法,主要有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Glucose clamp),每次抽血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FSIVGTT)结合微小模型(minimal model)数学分析法,胰岛素耐量试验或抑制试验等。其中,葡萄糖钳夹技术是公认的“金标准”。另一类为简易估测法,由空腹及糖负荷后胰岛素及血糖值而计算得出的各种指数来估测胰岛素抵抗。常用的有稳态模式评估法,空腹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李光伟指数。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利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测定的个体葡萄糖利用率低于所处背景人群的下1/4位点(<4.93毫克/千克/分钟),可诊断为胰岛素抵抗。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调查2型糖尿病病人2 217人,发现有胰岛素抵抗占69.7%,说明胰岛素抵抗在我国糖尿病病人中广泛存在。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胰腺的基本知识
一、胰腺的局部解剖
二、胰腺内分泌组织学
三、胰腺内分泌激素及其作用
(一)胰岛素
(二)胰升糖素
(三)其他内分泌激素

第二章 糖尿病流行病学与诊断要点
一、糖尿病流行病学
二、糖尿病定义和分型
三、糖尿病发病机制和致病因素
(一)1型糖尿病
(二)2型糖尿病
(三)1型和2型糖尿病特点的比较
四、糖尿病诊断
(一)重视早期发现糖尿病
(二)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三)糖尿病诊断标准
(四)血糖测定方法
五、糖尿病常用检测指标
(一)尿测定
(二)血测定

第三章 糖尿病饮食与运动疗法
一、饮食疗法
(一)糖类
[附]如何确定主食量
(二)蛋白质
(三)脂肪
[附]调脂治疗
(四)维生素
(五)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附]防治骨质疏松
(六)食品互换与水果互换
(七)食品营养成分简介
(八)平衡膳食和饮食结构金字塔
(九)确定副食量
(十)饮食疗法的六大要求
(十一)糖尿病食谱
(十二)血糖正常后对饮食的控制
二、运动疗法
(一)运动疗法目的
(二)运动疗法选择
(三)运动量的决定
(四)运动要避开降糖药作用高峰

第四章 糖尿病治疗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
(一)胰岛素促分泌药
(二)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三)噻唑烷二酮类药
(四)双胍类降糖药
(五)口服降糖药的正确用法
二、胰岛素治疗
(一)应用胰岛素的指征
(二)各种胰岛素的剂型和作用时间
(三)胰岛素治疗的整体方案
(四)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
(五)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六)空腹血糖控制不理想的处理
(七)餐后高血糖的处理
(八)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和防治原则
(九)黎明现象和Somogyi反应
(十)胰岛素治疗导致肥胖的原理和防治对策
(十一)胰岛素用量的探讨
(十二)胰岛素治疗中应注意的细节
(十三)胰岛素笔式注射器使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十四)几种新型胰岛素和类似物
(十五)胰岛素注射泵
(十六)高压无针注射仪
(十七)胰岛素非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三、联合用药是治疗糖尿病的新策略和方向
(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口服降糖药同时服用
(二)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同时应用
四、糖尿病中医药治疗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断要点
(四)治疗
[附]桑叶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五、胰岛移植
(一)概述
(二)胰岛移植实验研究进展
(三)临床胰岛移植的应用
(四)胰岛移植应用现状和展望
六、糖尿病治疗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西方学者对二甲双胍情有独钟
(二)2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三)警惕餐后高血糖
[附]糖尿病临床血糖控制目标
(四)保护B细胞
(五)降糖药物的安全性
(六)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的原因和治疗策略
(七)拜糖苹可优化降糖安全达标
(八)重新认识现有口服降糖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九)口服降糖药物在糖尿病防治中的策略
(十)重视低血糖的危害
(十一)降低餐后高血糖的对策
(十二)对照与换算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监测结果
(十三)一天的血糖变化规律
(十四)2型糖尿病治疗理念的转变
(十五)糖尿病与免疫损伤的研究
(十六)治疗糖尿病新药的研究
(十七)口服降糖药的原发性失效和继发性失效
(十八)我国2型糖尿病的特点

第五章 糖尿病预防和自我保健
(一)当前2型糖尿病的治疗情况
(二)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三)预防及保健措施
(四)患糖尿病的先兆症状
(五)糖尿病的防治策略
(六)血糖控制的共识
(七)加重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八)早期治疗达标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九)餐前与餐后血糖控制目标
(十)患者在长期综合治疗中应有良好依从性
(十一)糖尿病控制指标
(十二)适合我国糖尿病患者的防治方案

第六章 糖尿病治疗的新认识和新模式
(一)肠促胰岛素的新进展
(二)新型降糖药工期临床试验
(三)干细胞疗法可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
(四)胰岛素应用的暗区和跨越血脑屏障
(五)胰岛素抵抗新说
(六)餐后血糖管理指南
(七)关于撤停胰岛素意见的商权
(八)早期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模式
(九)有关达美康口服药的新解读
(十)糖尿病治疗中的药物经济学

第七章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第八章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第九章 糖尿病伴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第十章 糖尿病外科手术和麻醉
第十一章 老年糖尿病
第十二章 糖尿病预后的危险因素和病死率预测
第十三章 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