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概况
第一节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较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据报告,美国每年有25万~50万人患深静脉血栓性疾病,尸检中发现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占72%。国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也逐年增多,静脉疾病发病率高于动脉疾病10倍,而以下肢静脉疾病最多见。近20年来,对于肢体静脉疾病的防治工作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重视,伴随着肢体静脉疾病相关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发展,众多学者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临床诊断研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明确诊断,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取得疗效和防止后遗症的关键,这一观点受到普遍重视。1980年,冯友贤提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的4个特征:①患肢肿胀;②血栓部位常有压痛;③患肢浅静脉扩张;④Homans征阳性。几十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往往不够准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B型超声显像、多普勒超声血流仪、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应变容积描记等无创伤仪器检查的应用,以及静脉造影的普及和提高,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1983年和1985年,孙建民和张柏根等进行了大量静脉造影和临床研究,明确了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与分类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演变与类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