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差异与平等: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性别研究:a gender study of PLWHA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09771
  • 作      者:
    张翠娥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差异与平等: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性别研究》社会性别在艾滋病的传播过程中影响明显,这种影响是全过程、全方位的,它不仅影响艾滋病患者,也影响一般人群,不仅影响男性,也影响女性。同时,艾滋病也是一个良好的试验场,在它与社会性别的关系演变过程中很好地展现了社会性别的重构过程。
展开
作者简介
    张翠娥,广西荔浦人。2000年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05年开始攻读武汉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组织社会学、性别社会学,在《妇女研究论丛》、《江汉论坛》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妇女非政府组织研究》,参加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差异与平等:艾滋病患者的社会性别研究》从个体、群体与社会三个层面对农村艾滋病患者进行了性别分析。研究显示,社会性别对艾滋病流行的影响是全过程的,艾滋病对社会性别重构的冲击则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社会性别与艾滋病的关系必然从单向向双向阶段转变,因此社会性别重构方向是两者关系的关键。艾滋病彰显了社会性别的不平等,但并未恶化社会性别的重构。
展开
精彩书摘
    三 社会性别研究在中国
    中国的社会性别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一般认为,中国学者对社会性别理论的了解始于1993年天津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与海外中华妇女学会合作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妇女与发展研讨会”。在会上,社会性别一词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引起了学者们尤其是女性学者的震动与兴趣。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是社会性别进一步传播的重要契机。在这次会议上,“社会性别意识”概念正式为中国人所接受,并开始在国内广泛流传,由此推动了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不过,社会性别的研究与应用主要还是近十年的事情,尤其是2000年以来社会性别理论发展迅速。在研究者学科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受过良好学科训练的中青年学者加盟的基础上,在“发展中国大陆的妇女/社会性别学”项目的推动下,性别与社会研究的学科化建设加速发展,学科特征不断增强,学科建设全面展开,不断挑战主流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妇女+本土”的研究方法开始崭露头角(王金玲,2005)。从研究领域看,社会性别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同样表现出明显的跨学科性,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社会性别研究都已经与政治学、史学、文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交叉,成为这些学科研究中重要的理论视角,提高了这些学科解决旧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能力。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社会性别研究概况
第二节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艾滋病研究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调查点的选择
第二节 资料的收集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
第四节 资料的分析

第四章 性别角色与艾滋病
第一节 社会角色与性别角色
第二节 角色的变迁
第三节 性别角色对艾滋病流行的影响
第四节 艾滋病对性别角色重构的冲击

第五章 性别关系与艾滋病
第一节 社会关系与性别关系
第二节 关系的变迁
第三节 性别关系对艾滋病流行的影响
第四节 艾滋病对性别关系演变的冲击

第六章 性别文化与艾滋病
第一节 社会文化与性别文化
第二节 文化的变迁
第三节 性别文化对艾滋病流行的影响
第四节 艾滋病对性别文化重建的冲击

第七章 社会性别与艾滋病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讨论
第三节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艾滋病防治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个案访谈对象简介
附录四 焦点小组成员简介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