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插管前应先用面罩一复苏囊加压通气,改善全身缺氧状况,以提高机体对插管缺氧的耐受力。
(3)清醒患儿可用1%地卡因等喷雾局部麻醉。根据患儿情况使用镇静剂、麻醉剂及(或)肌松剂。
(4)若声门显露困难,助手可用手指轻压患儿环状软骨处以显露声门。
(5)小儿环状软骨处是上气道最狭窄部位,导管进声门后若阻力较大,不可硬性推进,应换小一号管试插。导管插人至导管黑色环状标志平声门。
(6)导管插人后迅速与复苏气囊连接,加压通气,以改善缺氧及判断插管位置。胸廓随加压通气起伏,双腋下呼吸音对称,患儿不发音,面色迅速转红,说明导管位于气管内。若胸廓起伏微弱或缺氧,上腹逐渐膨胀,左上腹进气声大于胸部,面色仍发绀或加重,患儿能发音,提示导管插入食管。若左肺呼吸音低于右侧,则可能插管位置过深,导管进入右主支气管。可在听诊两肺呼吸音同时,缓慢外拔导管,直至双侧呼吸音对称。需注意因小儿胸壁较薄,呼吸音易通过胸壁传导,因此单凭听诊确定插管位置不十分可靠,应拍床边胸片以明确,以导管末端在气管隆突上1.2 cm,或第3胸椎水平为宜。
(7)插管位置确定后,用胶布牢靠固定。并再次评估气管导管位置是否合适。
(8)插管过程中若患儿缺氧、心率明显减慢,应停止操作,并以气囊加压通气,待缺氧改善、心率恢复后方再行操作,插管争取15 s内完成。如因操作刺激咽部迷走神经感受器引起心率减慢,插管前可应用镇静剂或阿托品以预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