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经验
小儿感冒证治
一、概述
小儿“伤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季节最常见,中医认为:感冒是一种外感性疾病,病在肌表,属于表证。由于小儿腠理不密,抵抗力弱,如遇气候骤然变化,寒暖失常,稍不注意,就会为外邪所乘,发生感冒。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
风寒感冒的主证: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喷嚏,流涕,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风热感冒的主证:发热,头痛,喷嚏,流涕,鼻塞,有汗,脉浮数,唇红,舌苔薄白。
风寒、风热二者的区别如下:
风寒:无汗,头痛,周身痛,恶寒,口不甚渴,小便清长,手足指末梢微冷,脉浮紧;风热:有汗,只头痛,周身不痛,恶风,口渴喜饮,小便短黄,手背发热,掌心有微汗,脉浮数。
凡是感冒,都要出现发热、喷嚏、流涕、鼻塞等症,而重点是发热。同样是表热,但由于偏寒偏热的不同,所以有不同的现象,根据不同的现象来分别寒热,是辨证的重要环节。寒热既清,还应进一步考虑有无其他原因,以及有无其他兼证。
总之,感冒不外风寒、风热两大类。而由于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病情也有差异。如风寒感冒,多见于冬季,风热感冒,四时皆有,而多见于秋末春初;南方多风热,北地多风寒;小儿感冒,风热多于风寒,而体弱的小儿更容易经常感冒。所以,从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体质,在临床辨证时,亦应分别。寒和热可以同时出现,但有所偏胜,有的寒多于热,有的热多于寒,同时,寒热也可以互相转化。小儿感冒热多于寒,或寒从热化,表现为容易见汗,或者是见汗而热不解,形成寒热夹杂之证。有的小儿经常消化不良,又容易感冒,这类小儿,不单是表证,还兼有里证,也就是小儿常见的夹食感冒。所以,小儿感冒,除风寒、风热而外,以寒热夹杂和夹食感冒较为多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