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医心病证治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16065
  • 作      者:
    张艳,杨关林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张艳,女,1960年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名中医,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26年,善治各类心脑血管疾病。
    杨关林,男,1962年出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医心病证治录》以研究中医心病为切入点,从古代论述到现代中医认识,系统论述了中医心病的基础理论、病因病机、常用治法方药、特殊治疗及养生调摄的古今沿革与发展。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系统阐述了中医心病的概念、生理与病理、症状与治法、预防护理与康复、近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心病的认识与诊治等。中篇阐述了中医心病的现代医学认识。下篇收载了从晋汉时期到现代心病治疗的名方、验方,书中所载的现代常用方药均为作者临床经验方。
    《中医心病证治录》以“在继承中求发展”为原则,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医认识和防治心病的特色与优势,既是一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科专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临床参考书,也是一部科学、实用的中医心病学专著。
展开
精彩书摘
    上篇  中医心病概述
    第一章  中医心病的概念
    中医学以脏象学说为基础,确定了以心、肝、脾、肺、肾为中心的五脏功能系统,建立了脏腑辨证体系。心与人体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体以脏腑为本,以经络为体,手少阴心经通过经络的循行把心与体表、内部沟通起来。心经起于心中,出心系,下膈,络小肠。心有分支,从心系分出,上夹食道,连于目系;心有直行的经络,从心系上肺,出腋下(极泉),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经掌后锐骨,至小指内侧端(少冲),交于手太阳小肠经。所以心与小肠相表里。
    1.心的概念
    中医学认为,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
    (1)五脏之一。心位于胸腔之内,尖长而圆,形似倒垂未开莲花,外有心包护卫,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两方面:一是“主血脉”,司血液循环。心是全身血管的总枢纽,全身的血脉起始于心脏,心脏通过所联系的血脉,将气血送至全身各个脏腑和组织器官,并循环不息,周而复始,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中医学所指的这种心——“血肉之心”,与现代解剖学的心脏一致。二是“主神志”,为“君主之官”。心具有主管人的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语言、动作等作用。它是意识思维活动的中心,在人体内处于主导地位,调节一切生理活动。中医学所指的这种心——“神明之心”,相当于人体内大脑的主要功能。《医学入门·脏腑》云:“心者,一身之主,君主之官。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神者,气血所化,生之本也……主宰万物万事。”
    (2)推拿部位名。其出自陈氏《小儿按摩经》,又名心、心火、心主,位于中指远端指骨的腹面,能退热发汗、通利小便,治疗火眼、口疮、惊搐等。
    (3)耳穴名。位于耳甲腔中央,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症、口舌生疮等。
    ……
展开
目录

上篇 中医心病概述
第一章  中医心病的概念
第二章  中医心的生理学特性
一、中医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二、心与其他脏腑经络的关系
第三章  中医心病常见病理变化
第一节  脉象变化
第二节  舌象变化
第三节  面色变化
第四节  情志变化
第四章  中医心病的病因病机
第一节  中医心病的病因
第二节  中医心病的病机
第五章  常见中医心病病证
第一节  心悸
第二节  怔忡
第三节  心痛
第四节  胸痹
第五节  心痹
第六节  心疝
第七节  心积
第八节  心咳
第九节  心胀
第十节  心劳
第十一节  心水
第十二节  心风
第十三节  心衰
第十四节  脉痹
第十五节  血痹
第十六节  肝心痛
第十七节  脾心痛与胃心痛
第十八节  肾心痛
第十九节  肺心病
第二十节  真心痛
第二十一节  不寐
第二十二节  多寐
第二十三节  健忘
第二十四节  谵语
第二十五节  郑声
第二十六节  错语
第二十七节  昏迷
第二十八节  晕厥
第二十九节  烦躁
第三十节  胸闷
第三十一节  短气
第三十二节  头痛
第三十三节  眩晕
第三十四节  心热
第三十五节  心痛彻背
第三十六节  心中寒
第三十七节  多汗
第三十八节  心汗
第三十九节  善疑
第四十节  妄想
第四十一节  多梦
第四十二节  中风先兆
第四十三节  心绝
第四十四节  心郁
第六章  中医心病的治法
第一节  古代对中医心病的治法
第二节  现代对中医心病的治法
第七章  中医心病古代病案
一、怔忡
二、惊恐
三、心痛
四、心悸
五、胸痹
六、不寐
七、心痛、胸腹痛
八、喜笑不休
九、脉结代
十、眩晕
十一、头痛
第八章 中医心病的预防与调护
一、中医心病预防
二、中医心病调护
三、心悸与胸痹心痛的预防与调护
第九章 中医心病康复
一、身心康复
二、体力康复
三、饮食康复
附:中医治疗心病的中药药理学研究
一、常用单味中药
二、常用中药复方
中篇
中医心痛的现代医学认识
第一章 现代医学对心脏的生理认识与疾病诊断方法
第一节 心脏的生理结构
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第三节 中医心病的现代医学诊断方法
第二章 常见病证的现代医学认识与中医证型
第一节 心绞痛
第二节 心律失常
第三节 心力衰竭
第四节 心肌梗死
第五节 心源性休克
第六节 心源性晕厥
第七节 高血压病
第八节 高血压性心脏病
第九节 心肌病
第十节 病毒性心肌炎
第十一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十二节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第十三节 风湿性心脏病
第十四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十五节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第十六节 心血管神经症
下篇
中医心病古今治疗方
第一章 晋汉时期方
第一节 惊悸、怔忡方
第二节 心痛方
第三节 胸痹方
第四节 心疝方
第二章 隋唐时期方
第一节 心痛方
第二节 心悸、惊恐方
第三节 心腹痛、胀满痛方
第四节 胸痹、短气方
第三章 宋代方
第一节 心痛方
第二节 惊悸方
第三节 补心虚方
第四节 泻心实方
第五节 心痛彻背方
第六节 心风方(狂言、恍惚)
第七节 心脏中风方
第八节 心腹痛方
第九节 心劳方
第十节 心热多汗方
第十一节 心疝、寒疝方
第十二节 心胸烦热方
第十三节 心悬急懊痛方
第十四节 心脏风热方
第十五节 心中寒方
第十六节 胸痹、心痹、短气方
第十七节 虚劳心腹痛、痞满方
第十八节 妇人血气心腹痛方
第十九节 妊娠心痛、心腹痛方
第二十节 产后惊悸、心腹痛方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