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王灵台肝病论治经验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396078
  • 作      者:
    王灵台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肝病之从肾论治、乙型肝炎纤维化对策、肝硬化腹水、亚临床肝性脑病中医治疗思路、重型肝炎中医诊治思路、非酒精性脂肪肝、“介黄”治刚治法、慢性肝病中医调理要点、肝炎后肝硬化验案。
展开
作者简介
  王灵台,上海市名中医王灵台教授、主任医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1940年9月出生,浙江鄞县人。1963年先生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63年至1966年在上海华山医院内科工作,自1966年为发展中医药事业,转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工作,师从沪上名家夏德馨先生。先生潜心学习中医,继承与发扬并重,并注重中西医的融会贯通,在肝病学界独树一帜。历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医管处处长、曙光医院院长等职。现任上海市中医肝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顾问,兼任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西医结合评议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肝病重点专科主任、上海医学领先学科——中医肝病学的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先生长期从事慢性肝病,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在临床实践中,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以临床疗效为本,以中医药为主要治疗手段,注重吸收现代医学的精华,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病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先生在全国率先提出应用补肾为主的方法治疗慢性肝病的系列研究,其中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脂肪性肝炎等,开拓了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的新方法并丰富了慢性乙肝的中医理论,得到同行们的广泛认同。先生率先进行了苦味叶下珠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率先成功复制了二甲基亚硝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又率先系统地进行了慢性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的研究。在先生的带领下,中医肝病临床医学中心对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现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引入中医外治法,开发了治疗慢性肝病常见胁痛的外敷剂——肝舒贴。
  近十年来,先生已承担或在研的各级科研课题1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共7项,长期从事慢性肝炎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从“六五”到“十五”一直作为总课题或分课题负责人,取得多项科技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上海市科技成果进步奖3项,上海市卫生局临床医疗成果奖2项。先后发表学术论著4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8部;先后培养博士后4名、博士及硕士30余名,多次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并多次赴国内外交流讲学和指导,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
  主持国家“六五”至“九五”攻关等重要课题。获国家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0项。主编或参编学术专著8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王灵台肝病论治经验集》比较系统和翔实地反映了上海市名中医王灵台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肝病的辨证思路、治疗策略和临证经验。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内容,上篇为肝病辨治思路与策略,下篇为肝病临床治则治法及验案,附篇为王灵台之诊余感悟。
  《王灵台肝病论治经验集》可供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肝病的临床医生阅览借鉴。 《王灵台肝病论治经验集》比较系统和翔实地反映了上海市名中医王灵台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肝病的辨证思路、治疗策略和临证经验。
  《王灵台肝病论治经验集》共分三大部分内容,上篇为肝病辨治思路与策略,下篇为肝病临床治则治法及验案,附篇为王灵台之诊余感悟。
  《王灵台肝病论治经验集》素材均来源于临床实践,既有治法方略,也有医案总结,参照性好,实用性强,可供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肝病的临床医生阅览借鉴。
展开
精彩书摘
  上篇 肝病辨治思路与策略
  一、慢性乙型肝炎论治
  中的“毒邪”观
  慢性乙型肝炎是常见、难治性疾病之一,中医药在其防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优势。虽然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纷纭,但目前大致认为湿热之邪侵肝犯脾,肝郁脾虚,日久导致阴血阳气损伤,正气虚衰为其病机。本病初起在肝,渐致木乘脾土或肝病及肾,或肝、脾、肾三脏同病。长期以来,中医肝病学界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对毒邪致病虽有涉及,但未予以充分
  的重视。从毒论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理论和临床基础,对全面正确地认识毒邪,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
  1.中医学对毒邪的认识
  中医学中“毒”的本意是指毒草,《说文解字》释:“毒,厚也,害人之草。”就病因学而言,毒是指病邪。如《千金方》指出“毒疫之气”可致“时气瘟疫”。余师愚在《疫疹一得·疫病篇》中云“瘟即曰毒,其为火也明矣”。认为热疫的病机为“毒火盘踞于内”、“敷布十二经”、“戕害百赅”,从而出现种种变态无恒的恶候。何秀山谓:“疫必有毒,毒必传染。”有学者认为“邪毒”是病的原因,毒寓于邪,毒随邪入,热由毒生,变由毒起,“热毒”或“火毒”是邪正抗争引起“邪热”中的一些特殊表现,属于病机范畴。毒邪致病论是中医学重要的病因病机理论,毒邪作为致病因素,常分为两类:一是外来毒邪,简称“外毒”,包括六淫郁久化火成毒和疫疠之毒,如现代医学致病微生物(病毒、细菌)及各种污染等;二是内生毒邪,简称“内毒”,系由于脏腑功能失常和气血运行障碍,使体内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蓄积过多,邪气亢盛,损害人体而转化为毒。
展开
目录
上篇 甘情愿肝病辨治思路与策略
一、慢性乙型肝炎论治中的“毒邪”观
二、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策略
三、传统中医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控制
四、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思路
五、中西医结合抗肝炎病毒的对策
六、低水平ALT慢性乙肝和HBV携带者干预策略
七、重型肝炎中医诊治思路
八、慢性肝病诊治思路
九、乙型肝炎纤维化对策
十、脂肪肝之中医对策
十一、亚临床肝性脑病中医治疗思路
十二、肝病辨证论治感悟
十三、病证并重论治肝病
十四、慢性肝病中医调理要点
十五、冬令保肝膏方

下篇 肝病临床治则治法及验案
一、肝病之从肾论治
二、治肝“实脾”
三、肝病之用补法
四、巧用络病理论
五、肝纤维化
六、乙型肝炎肝硬化
七、黄疸
八、“介黄”治则治法
九、脂肪肝中的补肾法
十、肝炎合并胃黏膜病变
十一、肝炎后肝硬化
十二、肝硬化腹水
十三、非酒精性脂肪肝
十四、原发性肝癌
十五、肝病用药经验
十六、慢性乙型肝炎验案
十七、肝炎后肝硬化验案
十八、其他肝病验案

附篇 诊余漫话
附一 案牍思考
附二 随笔杂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