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太极六合针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29722
  • 作      者:
    葛钦甫,郑卫东,马春晖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太极六合针法》由名老中医根据多年行医经验编写而成,六合针法是以中国古老的传统针灸和中医理论为基础演绎出的新针法,是对中国传统医学和中医易理针灸学的传承和发展。经络理论以太极八卦经络为调控系统,内连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人体的诸多疾病均能通过对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及其相应方位的针刺得以调理。六合针法是一种非常温和的针法,操作手法柔和,不追求强烈针感,因此治疗时痛苦甚微,乐于被患者所接受。针法注重临床实践,易学易用,初学者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并应用于临床,适合针灸医生、中医院校学生及对传统针灸感兴趣者参考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针法概论
  太极八卦之道集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聚太极之阴阳,弥六合之大道,是太极六合针法的总体理论。天、地、日、月、阴、阳六合为一,大、中、小太极和内、中、外八卦六合为一;天道、地道、人道、易道、医道和针道六合为一。天地定位,日月运行,阴阳相交,此太极六合针法之灵魂也。天为阳为气,地为阴为血,天地相交日月生焉;日为阳为火,月为阴为水,日月相交阴阳出焉;阴为精成形,阳为神化气,阴阳相交万物生焉。以天调气,以地调血,以气调神,以技调针,此太极六合针法之根本也。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神气合一,人针合一;内、中、外八卦相通,天、地、人三才相重,此太极六合针法之大道也。
  针之所以能治病,调阴阳通经络活气血也,人之所以能驱病,得天地日月之灵气也。就天体与人体来说,宇宙是一个大太极八卦,人体是一个小太极八卦;就人体本身来说,人的整体是一个大太极八卦,头、面、背、腹、手、足等是无数个小太极八卦,多个太极和多个八卦融为一体,天地日月阴阳尽在其中矣。
  人是天地日月与父母的共生体,太极八卦通过与人体的通应关系,构成了太极八卦经络系统,它内连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人体的生长、死亡均能通过对太极八卦经络系统及其相应方位的针刺得以调理。太极六合针法以太极八卦理论为基础,以中医的脏腑辨证为准则,以内八卦为核心,以中八卦为调和,以外八卦为通应,以五输原络等人体重要穴位相配合,通过“四步通调”布针法行针操作,使人体的脏腑腹背阴阳之气内外相交,上下通应,任督两脉全面贯通,从而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疾病得以治愈,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治病针法。
  太极六合针法以太极八卦天人相应理论为核心,融入了现代的人体全息理论,通过奇特的布针方式激发体内最大的潜在能量,运用对人体内、中、外八卦的全面通应调理,发挥内八卦经气的“放射状效应”并与全身经气相连接,使全身被激发出来的能量成倍叠加,迅速治愈疾病。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针法概论
第二章  针法基础
第一节  基本理论
一、《易经》理论
二、太极图说
三、阴阳学说
四、河图与洛书
五、五行探秘
六、八卦精义
七、天干地支
第二节  腧穴
一、五输穴
二、原穴
三、络穴
四、募穴
五、郄穴
六、八脉交会穴
七、八会穴
八、下合穴
第三节  神阙探秘
一、神阙的解剖结构
二、古籍中关于神阙的理论
三、神阙是全身经络枢纽
四、神阙是全身最大能量储存库
五、神阙是全身最大全息元
六、神阙布气学说
七、神阙与疾病的关系
第三章  针法探幽
第一节  太极六合针法
一、叩响神秘之门
二、太极六合针法的定名
三、太极八卦经络调控系统
四、太极环人体定位法
五、八卦图人体定位法
第二节  四部通调的治疗理论
一、通调太极八卦
二、通调经络气血
三、通调脏腑阴阳
四、通调四关气机
第三节  太极六合针法的临床应用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二、针具选择
三、病人体位
四、操作运针
五、留针时间
六、四步通调操作法
七、治疗机制
八、效应机制
九、组方原则
第四章  常见疾病治疗
一、感冒
二、头痛
三、头晕
四、牙痛
五、慢性咽炎
六、慢性鼻炎
七、耳鸣耳聋
八、咳嗽
九、支气管哮喘
十、呃逆
十一、腹痛
十二、慢性胃炎
十三、慢性胆囊炎
十四、慢性肠炎
十五、慢性便秘
十六、落枕
十七、肩周炎
十八、肱骨外上髁炎
十九、急性腰扭伤
二十、慢性腰痛
二十一、坐骨神经痛
二十二、高血压
二十三、冠心病
二十四、糖尿病
二十五、失眠
二十六、面神经麻痹
二十七、痔疮
二十八、痛经
二十九、慢性盆腔炎
三十、慢性荨麻疹
附录  针灸穴位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