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阿是针刺药注疗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7732635
  • 作      者:
    李庆铎, 李子白编著
  • 出 版 社 :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庆铎,男,1938年生,安徽省宿州市人,1962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中专部,现为宿州市伤骨科医院痔瘘科副主任医师,系亚洲医药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会员,安徽省肛肠学会会员。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用中西医两法治病,对肛肠疾病及全身瘘症、窦道、溃疡等久治不愈顽症,以及用中西医相结合的阿是针刺药注疗法,治疗临床各科病症,有一定的研究与治疗成果。40年来,作者先后在国内13余家中医药杂志社发表论文40余篇。2002年,作者专著《瘘管治疗秘方》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在1991年及1995年分别被《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及《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两书收载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阿是针刺药注疗法》是一部以阿是为主、中西医结合针刺药注新型治疗专著。全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阐明阿是及针刺药注发展概论、阿是机理、临床表现、针刺药注作用、适应症及禁忌症、注意事项及意外处理、用药原则及常用药物。各论分科介绍281种中西医病症,用1000多种以阿是部位操作方法针刺药注治疗,中西结合,选针用药,奇效无逾于此,治愈率高,优于其他疗法,人人可学可用,简便易行,一学便会而悬壶济世。<br>    《中国阿是针刺药注疗法》简明实用,易于掌握,安全可靠,内容新,资料全,可供临床中西医各科、各级医师使用,对教学及科研人员研究阿是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阿是针刺药注疗法,在一般情况下比较安全,但在临床应用时。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br>    1.本法治疗前,应首先向患者说明情况,解说清楚,消除顾虑及恐惧心理,乐于接受治疗,治疗时所出现的酸、麻、胀、重或痛等为正常反应,停止治疗时,则可自行消失。<br>    2.治疗时所使用具,应严格消毒,遵守无菌操作。如针具针管要高压灭菌或用煮沸法消毒。用前应细查所用针质量,有否锈蚀、裂痕隐痕、堵塞(针具多用空心针),以防意外断针发生;针管应观清是否破裂漏气,否则不能使用。<br>    3.在针剌注药前,应检查药物,有无变质、混浊、沉淀、过期失效等情况。同时要严格掌握药物剂量、浓度、配伍禁忌、毒副作用,以及药物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而用药剂量也要根据病人年龄大小、体质强弱以及注射部位肌肉分布情况使用:如年老体弱者四肢末梢处,剂量宜小,浓度宜低;青壮年躯干部,剂量宜大。浓度宜高,可强刺激。在注药时定要回吸无血.再注药,以防意外发生。出针时,应立即压针眼片刻,以防出血或溢药液。<br>    4.针刺注药时,必须在阿是反应点,避开重要血管、神经等进行治疗。有阳性结节时,应按压固定施针注药,不可推移,不能超过病灶范围松解治疗。<br>    5.五脏六腑相应的体表部位内.进针注药时宜浅不宜深,禁止直刺、深刺.以防伤及内脏器官,造成严重的意外发生。<br>    6.对一些有可能产生过敏的药物,应作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使用。
展开
目录
总论<br>第一章 阿是与针刺药注法发展概况<br>第一节 阿是源流<br>第二节 阿是针刺药注疗法的发展<br>第三节 什么是阿是针刺药注疗法<br><br>第二章 阿是针刺药注疗法作用机理及临床价值<br>第一节 阿是的针刺作用<br>第二节 阿是的药注作用<br>第三节 阿是针刺药注疗法的临床价值<br><br>第三章 阿是局部反应机理与临床表现<br>第一节 阿是在机体局部反应机理<br>第二节 阿是局部临床表现<br><br>第四章 阿是针刺药注疗法适应症及禁忌症<br>第一节 适应症<br>第二节 禁忌症<br><br>第五章 阿是针刺药洼疗法的注意事项及意外处理<br>第一节 注意事项<br>第二节 意外处理<br><br>第六章 阿是针刺药注的治疗方法<br>第一节 治疗总则<br>第二节 常规消毒<br>第三节 针具<br>第四节 针感<br>第五节 用药剂量<br>第六节 治法<br>第七节 疗程<br><br>第七章 阿是针刺药注疗法的用药原则与常用药物<br>第一节 阿是针刺药注疗法用药原则<br>第二节 阿是针刺药注疗法常药物<br><br>各论<br>第八章 内科病症<br>第一节 头痛<br>第二节 胁痛<br>第三节 腹痛<br>第四节 痹证<br>第五节 腰痛<br>第六节 麻木证<br>第七节 瘘证<br>第八节 支气管曼<br>第九节 支气管哮喘<br>第十节 化脓性胸膜炎<br>第十一节 胸腔积液<br>第十二节 消化性溃癌<br>第十三节 急性胃肠炎<br>第四节 胃下垂<br>第五节 上消化道出血<br>第十六节 顽固性腹水<br>第十七节 胆道蛔虫症<br>第十八节 胆囊炎<br>第十九节 慢性腹泻<br>第二十节 癌性疼痛<br>第二十一节 三叉神经痛<br>第二十二节 枕神经痛<br>第二十三节 面肌痉挛症<br>第二十四节 面神经麻痹<br>第二十五节 肋问神经痛<br>第二十六节 坐骨神经痛<br>第二十七节 臀上皮神经炎<br>第二十八节 股外侧皮神经炎<br>第二十九节 腓肠肌痉挛<br>第三十节 不安腿综合征<br>第三十一节 格林一巴氏综合征<br>第三十二节 神经衰弱<br>第三十三节 高血压痛<br>第三十四节 阵发性心动过速<br>第三十五节 阳瘘<br>第三十六节 遣精<br>第三十七节 尿潴留<br>第三十八节 前列腺炎<br>第三十九节 前列腺增生症<br>第四十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br>第四十一节 甲状腺囊肿<br>第四十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br>第四十三节 肺蛄棱<br>第四十四节 颈淋巴结结核<br>第四十五节 囊虫病<br>第四十六节 白血病<br>第四十七节 风湿性关节炎<br>第四十八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br>第四十九节 肺脓肿<br>第五十节心 包积液<br>第五十一节 乳糜尿<br>第五十二节 尿道综合征<br>第五十三节 脑血栓形成<br>第五十四节 食管癌<br>第五十五节 肝癌<br>第五十六节 胃癌<br><br>第九章 外科病症<br>第一节 疖<br>第二节 急性蜂窝组织炎<br>第三节 脓肿<br>第四节 瘘管<br>第五节 丹毒<br>第六节 急性淋巴管炎<br>第七节 急性淋巴结炎<br>第八节 毒蛇咬伤<br>第九节 毒虫(蜈蚣、蝎子)咬螫伤<br>第十节 急性阑尾炎<br>第十一节 胆绞痛——<br>第十二节 肾绞痛——<br>第十三节 自发性气胸<br>第四节 胸壁结核<br>第五节 疝气<br>第十六节 睾丸鞘膜积液<br>第十七节 血辁闭塞性脉管炎<br>第十八节 血栓性静脉炎<br>第十九节 下肢静脉曲张<br>第二十节 阴茎硬结症<br>第二十一节 输精管痛性结节症<br>第二十二节 痔<br>第二十三节 直肠脱垂<br>第二十四节 肛裂<br>第二十五节 肛门直肠瘘<br>第二十六节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br>第二十七节 直肠息肉<br>第二十八节 肛门瘙痒症<br>第二十九节 肛门湿疹<br>第三十节 直肠前突综合征<br>第三十一节 慢性直肠炎<br>第三十二节 肛门直肠狭窄<br>第三十三节 肛乳头炎<br>第三十四节 肝脓肿<br>第三十五节 肝囊肿<br>第三十六节 肾囊肿<br>第三十七节 肾下垂<br>第三十八节 尿道损伤性瘢痕狭窄<br>第三十九节 精液囊肿<br>第四十节 女性尿道肉芽肿<br>第四十一 节红斑性肢痛症<br>第四十二 节冻疮<br>第四十三 节膀胱肿瘤<br><br>第十章 骨伤科病症<br>第一节 颈椎病<br>第二节 落枕<br>第三节 肌筋膜炎<br>第四节 颈后肌筋膜综合征<br>第五节 颈肩臂综合征<br>第六节 肩关节周围炎<br>第七节 肩峰下厦三角肌滑囊炎<br>第八节 肩胛上神经卡压症<br>第九节 肩关节扭伤<br>第十节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br>第十一节 肱骨外上髁炎<br>第十二节 肱骨内上髁炎<br>第十三节 肘后滑囊炎<br>第四节 尺骨鹰嘴滑囊炎<br>第五节 肘关节软组织损伤<br>第十六节 桡肱关节滑囊炎<br>第十七节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br>第十八节 腕管综合征<br>第十九节 屈指肌腱鞘炎<br>第二十节 腕关节扭伤<br>第二十一节 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br>第二十二节 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br>第二十三节 腕背伸肌腱鞘炎<br>第二十四节 睫鞘囊肿<br>第二十五节 肋软骨炎<br>第二十六节 滑动肋综合征<br>第二十七节 剑突综合征<br>第二十八节 肩胛肋骨综合征<br>第二十九节 冈上肌腱炎<br>第三十节 单纯性软组织损伤<br>第三十一节 腰背筋膜炎<br>第三十二节 腰腿痛综合征<br>第三十三节 急性腰扭伤<br>第三十四节 腰肌劳损<br>第三十五节 腹外斜肌损伤<br>第三十六节 腰三横突综合征<br>……<br>第十一章  皮肤科病症<br>第十二章  妇儿科病症<br>第十三章  五官科病症<br>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