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图解中国推拿技法:中英文对照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30643
  • 作      者:
    常小荣,李江山,李铁浪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常小荣,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高校教学名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经脉一脏腑相关重点研究室主任,湖南省针灸推拿学省级重点学科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湖南省针灸学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湖南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函审专家。从事《针灸学》教学工作30年,主讲了本科生课程《针灸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和研究生课程《针灸的科学基础》、《针灸的临床研究进展》。主要研究方向为“针灸经络研究.经脉脏腑相关规律和机制的研究”以及“灸法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主持1项国家973课题;主持和主要参研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项部省级、12项厅局级研究课题。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目;获部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近年来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视听教材2部;副主编及参编国家规划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SC1收录4篇。
  李铁浪,男,1969年1月生,针灸推拿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衡阳医院副院长,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省中医药学会第四届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校推拿专业创始人及学科带头人之一。从事针灸推拿专业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16年。2006年,应巴西针灸医师协会邀请,赴巴西圣保罗市参加了“第二届世界针灸推拿研讨会”;曾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邀请,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了在北京举行的保健按摩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国家试题库的审定工作。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l项,主持省厅级及以上课题3项、参与4项,公开发表论文14篇,主(参)编《推拿学》等著作10部。
  李江山,男,1972年12月出生,湖南省洪江市人,针灸推拿学博士、副教授,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推拿手法的生物学效应研究”以及“推拿防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研究”,主持和主要参研国家攀登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6项。近年来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视听教材1部、国家规划教材5部,在专业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图解中国推拿技法(中英文对照版)》突出中医推拿特色,全方位地介绍了中国推拿疗法的基础、手法和临床适应范围,分为基础篇、技法篇和临床篇共计七章。在基础篇主要介绍了推拿基础知识、推拿练功、推拿手法的练习。技法篇重点介绍了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临床篇突出介绍了成人推拿治疗、小儿推拿治疗。《图解中国推拿技法(中英文对照版)》的重点是介绍了目前国内主要常用的成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和成人复合及特定手法、小儿推拿复式手法的定义、动作要领、操作方法及适应范围。采用了中英文对照、图文对解的形式进行编写,实用性强,适合中医高等院校推拿专业师生、海内外中医推拿爱好者及从事推拿的医务工作者学习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推拿基础知识
  第一节 推拿的概念
  中国推拿,古称“按摩”“按跷”“乔摩”“挢引”“案扤”等,是在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阐述和研究运用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防治疾病的一门中医外治法。推拿的核心内容是推拿技法,主要包括手法治疗和功法训练。手法治疗是指术者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或借助一定的器具,在受术者的体表作规范性的动作,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功法训练是根据推拿临床医疗的需要,由推拿医务人员指导受术者进行功法训练,以巩固、延伸临床的治疗效果。
  第二节推拿手法的分类
  由于对手法认识和理解的角度不同,目前手法的分类主要有按动作形态特点、主要作用部位、用力方向及应用对象等进行划分。目前,大多数学者采用按手法的动作形态特点进行分类,依据本分类原则,可将所有基本手法分为以下六大类手法:
  1.摆动类手法是以术者前臂的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左右摆动来完成手法操作过程的一类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法、揉法等。
  2.摩擦类手法  是指术者手法操作过程中,着力部位与被治疗部位皮肤表面之间产生明显摩擦的一类手法。如摩法、擦法、推法、抹法、搓法等。
  3.振动类手法是指术者以特定的肌肉活动方式使被治疗者皮下组织产生明显振动感的一类手法。如振法、抖法等。
  4.挤压类手法是指术者单方向垂直向下用力或使用对称合力的一类手法。如按法、点法、捏法、拿法、捻法、拨法等。
  5.叩击类手法是指术者以一定的节律击打身体表面的一类手法。如拍法、击法、叩法等。
  6.运动关节类手法是指术者运用一定的技巧在受术者关节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被动运动的一类手法。如摇法、扳法、拔伸法等。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推拿基础知识
第一节 推拿的概念
第二节 推拿手法的分类
第三节 推拿的要求及特点
第四节 推拿的应用范围及禁忌证
第五节 推拿的体位
第六节 推拿介质
第七节 推拿反应与处理方法

第二章 推拿练功
第一节 推拿练功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第二节 易筋经锻炼法
第三节 少林内功锻炼法
第四节 八段锦锻炼法
第五节 太极拳锻炼法

第三章 成人推拿手法
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第三节 挤压类手法
第四节 振动类手法
第五节 叩击类手法
第六节 运动关节类手法
第七节 复合及特定手法

第四章 推拿手法的练习
第一节 手法在沙袋上的练习
第二节 手法在人体的操作练习

第五章 小儿推拿手法
第一节 小儿常用穴位
第二节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第三节 小儿推拿复式手法

第六章 成人推拿治疗
第一节 头胀痛
第二节 眩晕
第三节 鼻塞不通
第四节 目胀额紧
第五节 颈部酸胀
第六节 落枕
第七节 肩部酸沉
第八节 上肢酸痛
第九节 胸闷
第十节 食欲不振
第十一节 腹泻
第十二节 便秘
第十三节 背部强痛
第四节 疲劳性腰痛
第五节 急性腰扭伤
第十六节 坐骨神经痛
第十七节 下肢酸沉无力
第十八节 腓肠肌痉挛
第十九节 踝关节扭伤
第二十节 跟腱劳损
第二十一节 足跟痛
第二十二节 精神疲劳
第二十三节 运动疲劳
第二十四节 心烦失眠
第二十五节 神经衰弱
第二十六节 子宫脱垂
第二十七节 产后体虚
第二十八节 脑震荡后遗症
第二十九节 耳鸣耳聋
第三十节 晕车船

第七章 小儿推拿治疗
第一节 小儿肌性斜颈
第二节 发热
第三节 腹泻
第四节 咳嗽
第五节 疳积
第六节 遗尿
第七节 便秘
第八节 呕吐
第九节 厌食
第十节 小儿臀肌挛缩
第十一节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第十二节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