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常见伤病外治妙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126431
  • 作      者:
    曹玉文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常见伤病外治妙法》重点论述颈、胸、腰、骶椎伤,及引起的相关部位疼痛综合征。<br>    《常见伤病外治妙法》讲解正常解剖学结构,生物力学性能,相关脏器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因机制,并以此为基础介绍伤病治疗的方法。<br>    《常见伤病外治妙法》介绍手法矫治加中医药辅助治疗法,自诊、自治的方法,看上去简单、平常,实际上如认真去做了,效果很好。对一些急性伤病,常因不了解伤病发生和发展的知识,不敢进行自我调理;对一些慢性伤病,一般按医嘱休养、药物治疗,消极等待,不敢做功能锻炼这样做,对人正常的生理功能、免疫功能、心脑血液循环、肝胃肠消化功能缺乏有益的帮助,常常导致体质变弱,原有的伤病好不了,又相继出现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颈腰椎病、关节与软组织损伤等。<br>    从病因、病理方面观察,伤病后常需要人们自强不息地进行身体和心理调理,才能帮助身体战胜伤病,这是临床得到证实的真理。
展开
内容介绍
    《常见伤病外治妙法》论述了50种常见伤病,重点是颈、胸、腰、骶椎损伤引起的相关部位疼痛综合征。从人体正常解剖学结构、生物力学性能和脏器疾病的发生机制方面出发,介绍治疗的方法。《常见伤病外治妙法》介绍的伤病治疗方法主要是运用手法矫治加中医药辅助治疗,包括经络按摩、点穴按摩、耳穴疗法、手反射区治疗、足反射区治疗等。并提出了预防措施。<br>    全书图文并茂,文字精练,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应面广。可作为广大群众预防和自我保健的参考,也可供相关医务工作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疾病自诊自治原理和方法<br>    第一节  人的本能就能治病<br>    当今,人们更注重自我保健;更注重健康的质量;更希望自己掌握自己的健康,能防患于未然,及时解除病痛,避免大病发生,拥有强健的体魄。本书就是结合人们的心理需求,遵循人们生命的基本规律,在自然科学、医学指导下,使用科学的理念与方法,调动自己机体的生理功能,即调动脑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做自己的治疗医师,自我管理生命,自我防治疾病。<br>    有一位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两千多年前就认为:“人的本能就是自己的医生,而医生是帮助病人恢复本能的。”<br>    1.人自身的生理调节能力现代人们在高估医疗能力的同时,低估了人自身对疾病的防御功能、保持健康的能动性和巨大潜能,也忽略了医学科学方面的预防作用。医生的职业和任务,是用医学科学知识教育人们,要科学地对待自身和所患伤病,要从心理上、精神上、思想上认识疾病的病因因素;自身生理功能的调节因素;可战胜疾病的自身功能。生物学家证实,在人类漫长的进化中,使人类机体有能够自己抵御疾病的机制,人体比任何最高、精、尖的仪器都要完美,它不仅具有内环境自我平衡和调节的功能,也具有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功能。人对疾病的天然防御能力,在于合理调节刺激而增强生理传感性属性。在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小到每个细胞,都具有防病、抗病、治病的功能,布满了神经、经络、血管、淋巴等传递系统,通过气体的、固体的、液体的物质,能够传递信息和信号,改变白细胞、淋巴、内啡肽、内分泌、电磁和热能等,也就是说人体内部和体表;人体的内脏和皮内筋骨等都具有各种各样的医疗功能,具有消炎、杀菌功能;消肿化瘀功能;止痛、止痒功能;修复损伤、平衡功能;调节功能;补泻功能等。人体的这种具有自我生理调节的能力,是指人们的机体对自己出现的心理和身体的疾病,可以通过自治、自救的方法,对自己进行保健和治疗,使身心健康。<br>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疾病自诊自治原理和方法<br>第一节 人的本能就能治病<br>第二节 中医自我保健原理<br>第三节 脏腑经络位置及主治病症<br>第四节 循经按摩法和点穴治法<br>第五节 手法矫治原理<br>第六节 耳穴与治法<br>第七节 手部反射区治疗法<br>第八节 足部反射区治疗法<br><br>第2章 常见病症的自诊自治<br>第一节 心肌缺血疼痛<br>第二节 头痛<br>第三节 颈源性头痛<br>第四节 血管性头痛<br>第五节 颅内高压性头痛<br>第六节 精神性头痛<br>第七节 感冒头痛<br>第八节 眼、耳、鼻、牙病所致头痛<br>第九节 颈性视物障碍<br>第十节 牙痛<br>第十一节 耳鸣<br>第十二节 晕倒<br>第十三节 眩晕<br>第十四节 气喘<br>第十五节 视疲劳<br>第十六节 鼻炎<br>第十七节 疲劳失眠<br>第十八节 神经衰弱<br>第十九节 面神经麻痹<br>第二十节 心理障碍<br>第二十一节 高血压<br>第二十二节 消化不良<br>第二十三节 食欲缺乏<br>第二十四节 糖尿病<br>第二十五节 免疫力减弱<br>第二十六节 疲劳综合征<br>第二十七节 慢性肾炎<br>第二十八节 卒中<br>第二十九节 月经不调<br>第三十节 抽筋<br>第三十一节 便秘<br>第三十二节 泄泻<br>第三十三节 冠心病<br>第三十四节 更年期综合征<br>第三十五节 肝硬化<br>第三十六节 落枕<br>第三十七节 腰痛<br>第三十八节 颈椎扭伤<br>第三十九节 胸椎扭伤<br>第四十节 腰扭伤<br>第四十一节 肩关节 扭伤<br>第四十二节 肘关节 扭伤<br>第四十三节 腕关节 扭伤<br>第四十四节 手指扭挫伤<br>第四十五节 髋关节 扭伤<br>第四十六节 股骨头缺血疼痛<br>第四十七节 膝关节 损伤<br>第四十八节 踝关节 扭伤<br>第四十九节 足扭伤<br>第五十节 跟腱损伤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