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阴阳五行数学与中医辨证论治现代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51275
  • 作      者:
    孟凯韬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孟凯韬,教授,西北大学哲理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43年12月生于陕西省周至县。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孟凯韬从15岁时起有所发明创造,从1970年起独立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当时国家财政部拨给科研经费1万元)。其科学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得到科学泰斗钱学森先生和数学泰斗苏步青先生等著名科学家和哲学家的肯定和支持;21世纪又得到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关注和大力支持;2003~2006年还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聘任为中医药重大研究计划终审专家组成员和重大研究计划评估专家组成员。
   孟凯韬从1978年迄今已出版8本著作。其中,1978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农业实用图算》(24万字),新华社曾向国内报道,且于1980年获得陕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91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思维数学弓I论》(18万字)首次提出“思维数学”,新华社曾向国外报道;1999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哲理数学基础》(52万字)首次提出“哲理数学”,并于2004年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哲理数学概论》(57万字)进一步完善哲理数学;200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上的应用》(41万字)建立哲理数学的分支学科“阴阳五行数学”;200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哲理数学概论(修订版)》(64万字)更进一步完善哲理数学。
    除了著书立说以外,孟凯韬还曾做出“世界通用区时及地方时钟表”、“中国标准时及地方时钟表”等9项发明创造,获得中国专利。此外,还曾发表关于科学治国及其方略、科技评价体制改革、反对学术腐败、人才成长规律和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论文数十篇。其中有些入选《世界学术文库》、《中国当代思想文库》、《中国科技发展精典文库》、《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理论前沿的思索》、《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等十多种理论文集。
展开
内容介绍
  阴阳五行数学是哲理数学的分支学科。本书论及阴阳五行数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特别是辨证论治中的应用。其中的数十个定理是根据从阴阳五行的特征抽象出的3个公理严格推导出来的。这些定理破解了中医界几千年悬而未解的理论之谜。由其中一些定理所推出的阴阳五行生理和病理公式揭示出入体生理和病理活动的普遍规律。由之不仅可以对中医的治疗方法进行严格的数学论证,从而从逻辑检验的角度证明中医治疗方法的科学性或对不完善者揭示出完善的途径;而且可以反推出中医经典处方并判断其是否完善和对不完善者揭示出完善的途径,从而为中医的创新开辟一条道路。这种用公式推导处方的方法将东方的整体思维与西方的分析思维相结合,将中医的理、法、方、药熔于一炉,不仅使中医变得容易理解,而且可以和计算机结合,使辨证论治规范化和现代化成为可能,使中医学有可能成为具有现代科学特征的科学。书中列举反推经典处方的实例100个,涉及经典处方109则。
  本书适合中医、哲学和数学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和教师阅读,也适合中医爱好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阴阳五行数学的基本理论
  §1  阴阳五行学说所体现的公理
  中医以五脏为核心,根据五脏的生理机制及五行之间的助长和制约关系,在它们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即认为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又根据其它脏器及身体其它部分与五脏的生理联系,将其也纳入五行的框架,从而将人体分为五个子系统,而以五行代表之。人体就整体而言,包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方面;五个子系统两两之间由于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各构成一个小整体。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分别研究大整体和五个“小整体”相对立的两方面的平衡问题。
  阴阳是对一个整体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或两种基本属性的抽象概括,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的唯物辩证法。它不仅包含西方的唯物辩证法,而且较之高出一筹。阴阳学说具有六大要义,即阴阳的共存、对立、互根、消长、平衡和转化。西方的唯物辩证法只讲对立性,而不讲互根性和平衡性。然而,互根和平衡是和谐的基础,因此,阴阳学说实际上是一种和谐化的辩证法。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阴阳五行数学的基本理论
§1  阴阳五行学说所体现的公理
§2  阴阳之间的数量关系
§3  五行本质的新认识
§4  五行之间的数量关系
§5  阴阳五行数学的符号体系
第2章  揭示人体生理和病理活动普遍规律的公式——阴阳五行生理和病理公式
§1  阴阳五行生理公式
§2  阴阳五行病理公式
§3  阴阳五行病理的相关性与相反性
第3章  中医辨证论治及其基础环节——“既病”的诊断
§1  辨证论治的概念
§2  辨证的方法
§3  辨证论治的内容和步骤
§4  “既病”的定位
§5  “既病”的定性
第4章  中医辨证论治的中间和关键环节——由“既病”推断“未病”
§1  引言
§2  病证的变化及转化
§3  由“肝(胆)阳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4  由“肝(胆)湿”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5  由“肝火(胆热)”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6  由“肝(胆)阴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7  由“心(小肠)阳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8  由“心(小肠)湿”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9  由“心火(小肠热)”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0  由“心(小肠)阴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1  由“脾(胃)阳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2  由“脾(胃)湿”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3  由“脾火(胃热)”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4  由“脾(胃)阴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5  由“肺(大肠)阳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6  由“肺(大肠)湿”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7  由“肺火(大肠热)”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18  由“肺(大肠)阴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一
§19  由“肾(膀胱)阳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一
§20  由川肾(膀胱)湿”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一
§21  由“肾火(膀胱热)”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22  由“肾(膀胱)阴虚”推断其余脏器的可能状况
§23  既病涉及一个脏器的两个或三个证的未病推断
§24  既病涉及两个脏器、两个证的未病推断
§25  既病涉及两个脏器、三个证的未病推断
§26  既病涉及两个脏器、四个证的未病推断
§27  既病涉及三个脏器的未病推断
§28  既病涉及四个脏器的未病推断
第5章  以助阳、滋阴、祛湿、泻火(热)加以规范的
中药归经分类
§1  归肝经之药
§2  归胆经之药
§3  归心经之药
§4  归小肠经之药
§5  归脾经之药
§6  归胃经之药
§7  归肺经之药
§8  归大肠经之药
§9  归肾经之药
§10  归膀胱经之药
第6章  中医辨证论治的最后环节——根据诊断和推断结果选药组方
§1  用公式推导处方的可行性
§2  既病涉及一个脏器的一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
§3  既病涉及一个脏器、两个或三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
§4  既病涉及两个脏器、两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
§5  既病涉及两个脏器、三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
§6  既病涉及两个脏器、四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
§7  既病涉及三个脏器、三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
§8  既病涉及四个脏器、四个证的处方组成实例
第7章  人一机结合的中医辨证论治现代化
§1  由既病推断未病和推导处方的软件的设计思想
§2  只有一个证的疾病的未病推断和处方推导
§3  具有多个证的疾病的未病推断和处方推导
参考文献
汉英对照关键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