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手相到底应该怎么相
三、指纹、皮纹的研究趋于科学化
广义的皮纹应该包含手指纹、手掌纹、脚趾纹及脚掌纹,一般所谓的“皮指纹”指的就是手指纹。现在很多人引用国外的皮纹学以推测幼儿的潜能发展时,其所检测的皮纹包括10个手指纹和手掌纹的三叉点(atd角度)数值。
依照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的研究,手部与脚部都是人体内脏的反射区,其相关部位所以代表的意义相同。但由于脚趾纹及脚掌纹多数时间都藏在鞋袜之中,观察比较不方便,尤其是先民多半赤脚走路,脚掌与脚趾的纹路几乎被磨平,难以辨识,冈此过去很少有脚纹诊治疾病或论命、断吉凶的记载,只在刑侦案件或立下重要契约(如地契或极早年的户口登记)时,才要加盖“脚模手印”。直到现在,我们唯一重视脚纹的大概是婴儿刚出生时所盖的手印与脚印,留当纪念而已。因此本书只谈论皮纹中的手指纹与手掌纹,即手相。
我们知道,胎儿在母体内第十三周时,皮肤就开始发育,3至4个月大时已经形成指纹,此后随着发育与年龄增长,皮纹亦逐渐扩大。指纹除了在儿童与成长期间略有改变外,过了青春期(大约16岁)以后,就大致定型,而且终身不变。
现在科学家充分利用指纹的高度稳定性,开发出了指纹的多种重要用途,包括身份识别(可代替身份证的功能),测试潜能及基因遗传疾病等。在电影《不可能的任务》第一集中,就出现主角汤姆克鲁斯在手上贴别人的指纹,才得以通过验证,进入保险库的情节。现在以指纹辨识身份已经不是电影中的情节了,而大量运用在智能型门禁系统、考勤系统、出入境管理系统,以及开启电脑时的身份辨识等等。“9·11”事件后,有的国家甚至打算全面建立本国公民的指纹资料库,后来因为有人担心被误用,才以不符合“人权”的理由而暂停。由此可见指纹的应用愈来愈广。
就国际上对指纹的研究而言,首先从解剖学观点分析手相的是英国爱丁堡皇家学院的外科医师贝尔(Charles.Bell,1774~1842年),他在仔细观察神经系统之后,发现脑和手的神经系统联结比其他部位多得多,因而于1832年发表了其研究报告《手,其构造就是天然证据》(The Hand,its mechanism and vital endwments as evincing)。报告中不仅解开了人类感觉系统的谜题,也为手相学说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此后,又过了将近一个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伍琼思(Wood Jones)在1920年出版了《手的解剖原理》(The Principles of Anatomy as seen in the Hand)一书,对于手和人感觉系统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当多的科学证据。虽然伍琼思在书中并没有在指纹上着墨太多,但足以让后人了解为什么可以从手相看健康与性格。从此以后又过了半个世纪,哈秦森(Beryl Hutchinson)在1967年发表了《看手相知生命》(Your Life in Your Hands)一书,对指纹与手相所代表的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也提供了更多的科学解释。
由这些前辈的研究、观察与分析,我们终于可以了解到,人全身数以百万计的神经细胞,除了以脑部及中枢神经系统为总枢纽之外,还经由无数的神经纤维网络传输到双手,因此双手成为全身感应最敏锐的部位之一,而手指皮肤的触觉尤其敏锐。双手皮肤上的纹理成为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印记,一生无法改变与磨灭。从解剖学的观点来看,双手的神经组织密布于皮肤下的肌肉中,几乎可以直通脑部。双手的皮肤又分为内、外层,外层皮肤紧密厚实,没有神经细胞;内层细柔软绵,布满与脑部相通的神经纤维,其对外界的反应极为迅速。根据中医的说法,手部是6条经络的起始点,由此经络分布至全身各器官、系统,因此既可从手部断病(例如逐渐推按指节),若有明显压痛点,其对应的部位就可能有病变征兆),还可以从手部形状、颜色、指掌纹路与指甲状态等,了解遗传、性格与体质、后天的影响,以及因应对策。所以说“双手万能”一点也不错。
四、摸骨可知病
一提到摸骨,很多人立刻会想到台湾新竹关西徐瞎子为蒋先生“一摸成名”的坊间传说。据说蒋先生在当政之前,有一天路过关西镇,看见有一条街上人群聚集,便随口询问随从与当地士绅怎么回事。经人回报才知道,原来当地有一个人称徐瞎子的摸骨师,触摸手部骨节就可以推断富贵吉凶祸福,而且极为灵验。很多有意仕途的人,都会前往让徐瞎子摸一下手骨以作为参考。蒋先生当下并不作声,很快就驱车离去。几天后他才轻车简从登门造访,让徐瞎子为他摸骨相命。传说眼睛失明的徐瞎子一摸到蒋先生的手,马上离开座位鞠躬道:“原来是贵人驾到!”据说当时只说了“贵不可言”4个字,至于细节部分众说纷纭。只知道后来蒋先生果然从此官运亨通,扶摇直上,果真贵不可言。而且从此之后,新竹关西徐瞎子声名大噪,许多有头面的人都成为其座上宾,他们除了了解自己的命运之外,还希望他能指点迷津,以便更上一层楼。于是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甚至屋外摆起了长龙,一度成为关西的观光景点之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