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名家中医临床汇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123815
  • 作      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名家中医临床汇讲》是1976年中医研究院第一批研究生班上的专题讲座。邀请了全国有丰富临床经验、有一定理论水平及专科特长的老中医、在中西医结合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医务工作者,来班传授经验。这些学术内容,多是对中医某一专题有较深的研究,或对某种疾病的医治有显著疗效的宝贵经验。讲座后,很受学生和中医界人士欢迎,在1980年,曾汇集成册,在我社出版。出版后影响很大,为继承老一辈专家的学术经验,我们拟修改后再次出版,以飨读者。
展开
精彩书摘
  六经既然是脏腑经络的概括,所以,它以手足的三阳经分司六腑,以手足的三阴经分司五脏。六经为病以后,则反映脏腑经络为病的各自特点,又各有其范围而井然不紊,使人在辨证时才有可循之证与可治之法。然而,六经之间彼此并不孤立,有其内在的联系,因而脏腑经络是相互沟通的,以达成脏腑表里之义。例如:太阳与少阴为表里,肾与膀胱相联系。因而在生理上,脏腑相互为用;在病理上而又互相影响。从正邪斗争判断两经之关系,有“实则太阳,虚则少阴”之说,因此,太阳为病有飞渡少阴之邪,而少阴病中亦有外出膀胱之热,反映了脏腑表里,相互为病之机,对指导临床有其意义。为了说明脏腑为病的表里关系起见,附下述病例论证。
  病例
  唐某,男,年逾古稀,冬月患感,头痛、发热,鼻流清涕,自服羚翘解毒丸数粒,病未愈而精神甚疲,且手足发凉。其子恳亲诊,切脉未久,即侧头欲睡,握其手,果凉而不温,其脉不浮反沉,视其舌则淡嫩而白。语其子日:太阳表证初现,即见少阴虚寒脉证,肾阳已拔,邪将内陷。法当急温,以回阳为急务。为疏四逆汤,服一剂而神旺,再剂手足转温而愈。
  六经除阴阳脏腑相互表里以外,同时六经还有内司“六气”的学说,在辨证论治中,也有指导意义。如太阳之气寒、阳明之气燥、太阴之气湿等。所以,太阳之为病,寒水之证为多,而阳明之为病,燥热之证较广,这就是经病及“气”,反映出来气病特点的缘故。其它诸经之气,以此而类推。由此可见《伤寒论》一方面论六经外感之邪,一方面又论六经所病之气,内外相因、标本互见,以反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这种脏腑经气的学说,如张隐庵、陈修园等人,都有极其精辟的论述,所以,被看成《伤寒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六经辨证,统一了伤寒与杂病之争,也统一了八纲辨证与脏腑辨证之争,何以见之呢?因为八纲辨证,也是从六经辨证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太阳经主表,阳明经主里,此乃表里病位之纲;阳经为病多热,阴经为病多寒,此乃寒热病情之纲;阳经病抗邪有力多实证,阴经病抗邪无力多虚证,此乃虚实病势之纲;三阳经病,为病发于阳,三阴经病,为病发于阴,此乃阴阳病性之纲。
展开
目录
刘渡舟:对《伤寒论》一书的几点体会
周凤梧:桂枝汤证治及其加减应用
潘澄濂:对流行性乙型脑炎辨证和治疗的临床体会
潘澄濂:传染性肝炎辨证和治疗的临床体会
关幼波:病毒性肝炎辨证论治的初步体会
姜春华:肝炎——肝硬化
方药中:谈我对肝炎的认识及临床诊断治疗经验
方药中:谈中医对于肝硬化腹水的一般认识和个人在临床上对本病诊断治疗中的一些粗浅体会
姚正平: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辨证施治
姚正平:肾炎的探讨
刘渡舟:谈谈水气病的证治
赵锡武:冠心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
陈可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治疗概述
姜春华:咳嗽的治疗
姜春华:哮喘
周霭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治疗
周霭祥:白血病的中医治疗
祝谌予:糖尿病的治疗和体会
钱伯煊:妇科病崩漏辨证论治的经验
阎润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辨证治疗
罗永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体会
朱仁康:皮肤病的辨证论治
彭履祥:痰饮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王伯岳:痰证对小儿疾病的影响及其治法探讨
任应秋:临证点滴
彭履祥:从对一些疑难证的治疗看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彭履祥:调气法的运用体会
附:引用方剂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