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
此一语,更添蛇足。设有冬时伏寒,至春不发,其邪本轻可知,岂有反重于温之理乎?其误始于杨操①。
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
《内经》但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未尝言夏必病暑也。但言夏伤于暑,秋必痃疟,未尝牵引冬春也。其意盖谓春月之病始于冬,秋月之病始于夏耳。此等关头不彻,故以温热病并举,故谓暑重于温。
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未明伤寒,先明异气,借客形主,似无不可。但伤寒要领,全不挈出,通篇有客无主,殊不可耳。
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九月霜降后,宜渐寒,向冬大寒,至正月雨水节后。宜解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