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362188
  • 作      者:
    王燕平,宿明良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丛书为现代中医三部六病学术流派传承丛书之一,共分五册,全面总结了这一学术流派及其创始人刘邵武老中医的学术特色、理论、体系、临床经验及其对经方的临床运用与创新,反映了伤寒论学派现代创新发展的新成就,对指导临床应用《伤寒论》病证方药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
内容介绍
    “三部六病学说”是当代著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在研究《伤寒论》的基础上,总结提出的以三部六病诊疗体系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该学说将人体划分为表、半表半里、里三部,根据阴阳不同属性,每部分别划分为阳性病及其系列阳性症候群和阴性病及其系列阴性症侯群,每部分阴阳,表、半表半里、里三部辨出六病,即三部六病,形成统括表里内外定位、阴阳寒热定性的辨证体系,体现了刘绍武先生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继承与创新。
    刘绍武先生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行医七十余年,一生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在业界积极倡导中医三部六病学说。近三十年来,习用者益广,推崇者益众,既有医院的高年资临床医师,又有大批高等医学院校的学子,有拜师亲授者,有仰慕私淑者,以学说立业者多百人之众,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为使这一学说得以更广泛的应用传播,现编辑出版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丛书,以期丰富繁荣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著名老中医刘绍武
    刘绍武,男,山西省襄垣县人,祖籍山东诸城,生于1907年4月3日(农历丁未年2月21日),卒于2004年12月2日,享年98岁。生前为山西省太原市中医研究所主任医师,研究员,199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500名著名老中医之一。
    一、少年苦多  立志从医
    刘绍武的童年,生活在山西襄垣县十字道村,光绪14年(1888年)父辈逃荒入晋,先到洪洞,后落户襄垣。其父不识字,以农为生,先替人看护庄稼,后在粉坊做工,节衣缩食,艰难度日。刘绍武少年好学,天资聪慧,因家境贫寒,13岁开始上学,只用了一年便学完了初小三年课程。后被兄长接人长治第一高小住堂学习,期间也是边旁听、边打短工,四年后虽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学,但由于经济不接,只好辍学。刘绍武幼年时体弱多病,一次痢疾险些丧生,他深感俗医之误人,从此立志学医。高小期间,同窗好友闰毛林家传世医,藏书充栋,时常借书于他,开始涉猎医学。蒋示吉编著的《医学说约》是他的启蒙读本,他常把学来的知识用于临床,每一次的成功都会使年幼的刘绍武兴奋不已。返乡种田以后,也没有间断学习,每当得到一本医书总是爱不释手、如饥似渴。一次他随父亲种谷子,打垄时,只顾看书,墩子全滚在垄背上。又一次碾米,备好牲口、摊下谷子,等他从书梦中醒来之后,谷子已全部碾成了米粉。少年的刘绍武就是这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不放过每一空隙,刻苦钻研,短短几年时间里,他读完了《陈修园医书七十种》,了解了中医的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为他以后的医疗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4年返家种田后,17岁的刘绍武夏种菜、冬贩粮,成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1925年18岁时到长治县与壶关县交界的经坊村煤矿学习会计,为了家庭的生活,舍弃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刘绍武到了经坊煤矿后,由于周围40里无医生,老百姓看病十分困难,他除了学会计外,兼习医术,学用相长,并为乡里人诊病问疾,实际上成为当地的一名医生,不到3年时间,已名扬乡里。1927年、1930年、1933年每隔3年长治一带就发生一次瘟疫流行。刘绍武目睹老百姓这一灾难,开始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昼夜奔波于病家之中,力尽救死扶伤之能事。并立下行医诊疾规矩:不收病人一文钱,不吃病家一顿饭,几十年不破一例,悲惨的病灾现实与苦心实践,造就了刘绍武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刘绍武曾经常说:“经坊是他从医的摇篮和学校”。在经坊煤矿期间,刘绍武看病完全是业余的,起初还得背着矿主去出诊,随着医名的提高,求诊者越来越多,经常遭到矿主经理的斥责,说他不务正业。由于矿主经理的阻拦,刘绍武就让病人先找矿主经理求情施治,待矿主经理答应了再开始诊治,这样,刘绍武的看病就从一开始的秘密逐步转向公开。
    刘绍武当时曾收得一位徒弟马云亭,比他还年长6岁,是煤矿上的会计,壶关程村人,两位互为老师。当时壶关县城有一河南辉县的冯老大夫,医术高明,曾为马云亭治疗眼病,他双眼布满灰膜,视物模糊,经冯先生切脉服药后痊愈,马云亭自此开始学医,后来成为长治名医,专攻眼科。冯老先生的医德对刘绍武影响很大,当时县太爷得了病,派差役招冯先生,由于差役态度傲慢,被冯先生冷言拒绝,不得已县太爷亲自拜见,医好了顽疾,传为佳话。一次,徒弟马云亭外出看病,处方当归龙荟丸,回来后他把病情给老师讲述一遍,刘绍武听后急日:“错了!”迅速陪学生赶往病家,这时病家正在准备后事,煮好的汤药还未来得及服下。刘绍武仔细审察病情,患者虽外表一派炎热之象,而实为内藏真寒,急嘱学生煮术附汤,患者入汤病转,死而复生。又一次,一病人四肢厥逆,拘急疼痛,汗出淋漓,面色苍白,他的学生欲处四逆汤,刘绍武急止日:“此真热假寒之象,证属《伤寒论》第29条芍药甘草汤证”,果然一剂而愈。
    年轻的刘绍武还经常下矿井了解情况,久而久之,他对煤矿地质还有了相当的研究。什么样的地形有煤,有煤的地方地表有什么植物(寨梨花、寨柳、荆条称为煤标),青石山多出香煤,矿石山多产臭煤等,这些知识在当时的农村非常奇缺,就连煤矿上的“老博士”也敬重他三分。一次一个采煤队开山,刘绍武阻止说:“此地无煤!”老博士不以为是,耗时数月,果如其言,问其故,他解释说:“此处为两山相并之地,为地壳变动而成,两边都有,但此处无。”这在当时转为佳话。一次煤窑发水,泉眼如盆底大,水流不止,冲垮了36条防线,矿上慌作一团,认为活老君来了也没办法。刘绍武下井看后,吩咐准备7斤棉花,霸王泥(沙灰配红土)和2万块砖,井下四周包抄,筑了2丈长的砖墙,中间空开泉眼,一层比一层小,最后用7斤棉花迅速堵塞泉口,外面再用霸王泥和砖封堵,共用了45车石灰,2万多块砖,才把水堵住,挽救了矿井。从此被矿工们称为“活老君”。还有一次,由于矿井深处通风条件差,井下的灯无法点燃,刘绍武让人把废井口全部封死,然后在最深处井口点燃薪柴,空气迅速流通开来。这些道理今天看来很落后,也很简单,然而,在解放前旧法开采的的小煤矿,却是鲜为人知。通过这些事件,反映出刘绍武不为陈规所束,天资过人之处。
    随着医术的提高,1930年,24岁的刘绍武离开了煤矿,在长治市西街关帝庙以50块响洋人股创办了上党地区第一家私人医院,取名“友仁医院”。当时共有3名西医、3名中医。同时医院还创办了“友仁中西医学研究社”,刘绍武被推举为院长兼社长,定期活动,在诊病之余进行学术讨论,社会医界人员30余人常来听讲。(此段历史在《长治市卫生志1840—1985》有如下记载:“‘友仁医院’学术风气很浓,除了他们院内工作人员外,吸收社会上的私人医生和爱好医学的知识分子30余人,组成他们的社友,每周组织一次专题学术讲学,除本社社友外,各界爱好医学人士都可参加。诊所的医生多数是通过自学成才的,他们把临床看病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开展学术争辩,探讨古今医学,各人都有其独到之处。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提高治病本领。1933年国家在长治考试中医,共有12名及格,其中就有10名是友仁医院的社友。由此可知友仁医院学术气氛之浓厚。全心全意学而有术,在治病中有很高的声誉。这些医道前贤,有些还健在,都是当地的知名人士。刘绍武,山西省襄垣县人,从医六十载,其自幼读书用功,才华出众,见识过人,医病不分贫贱,青年时期在潞安府一带就很有声望。”)
    这时的刘绍武,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已经成为一名既有理论又有经验的真正意义上的医生,他阅读了《医学大成》300余册,并从1928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皇汉医学》中受到启发,领悟到了《伤寒论》的医学价值,开始了一病一方、合病合方的诊疗模式。在猖厥的温疫流行中,通过对《温病条辨》和《伤寒论》的反复对照和不断实践,显示出了仲景经方的卓著疗效和辨证优势。从此,刘绍武逐渐放弃了时方,专攻经方,对他以后的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复实践的体会,他已开始认识到《伤寒论》的条文编辑的不足,认为《伤寒论》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纲不系目,桂枝汤并不能用于治疗太阳病。他在实践中对用药剂型改革上也作了一些尝试,把制好的成方放在药架上当作成药使用。由于条件差,汤剂只能放在地窖中,反映出他原始的定证、定方的思想。1933年,刘志丹将军东渡黄河,在孝义与国民党展开激战,阎锡山惧怕共产党的活动,禁止了一切社团活动,同年7月总计活动了140余次的友仁医社被迫关闭,友仁医院更名为“同仁医院”,赵子华担任院长。同时,刘绍武离开了医院又回到了经坊煤矿,一边工作,一边兼行医。这期间,刘绍武与路经长治的共产党人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有过接触,并帮助过他,这件事虽鲜为人知,刘绍武却深藏心中,为了民族的解放,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对这段经历常引以自豪。1939年,日寇进犯山西,长治沦陷,刘绍武抛家舍业,背井离乡,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漂泊生活。
    为了安全,他随难民一路到达西安,身上所带盘缠基本用尽,人地两生,经济无济,几天来只好吃红薯喝白水度日。后来接受了教会的救济,定居下来,行医为生。按照当时国民政府规定,开业行医需取得当地考试院的行医资格证,刘绍武顺利通过了陕西省西安市的考试后,于1940年3月,在尚仁路公字1号挂牌开业,正式行医。1942年又参加了中央考试院的中医师资格证书考试,1943年获考试及格证并登报公布,由于时局动荡,直至1946年才拿到中医9币资格证书,在当时全国中医界通过这项考试的也是屈指可数(约40余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为了中医界的泰斗。这期间他对新兴学科,如西方哲学、逻辑学、心理学产生了兴趣,涉猎颇广,并深受中西通派的影响,广泛结识医界同仁,与傅仙方(陕西中医学会理事长)、宋紫峰、王新武(著名太极拳师,解放后在天津中医学院)、史寿之等人创办了《国医周刊》,并担任编辑,连载了他撰写的“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共37期,达9万余字。他在碑林处所作的“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学术讲演,受到全场听众起立鼓掌,从此他在西安崭露头角。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著名老中医刘绍武
一、少年苦多  立志从医
二、继承发展  理论探索
三、命运坎坷  矢志不渝
四、学说广传  桃李天下
五、大医精诚  医道创新
六、在也荣光  去也辉煌
第二章  三部六病学说的形成
第一节  “三部六病”学说的提出
第二节  中医的整体观
一、整体概述
二、构成整体的要素及关系
三、整体的范畴和统一性
第三节  中医辨证的探讨
一、“证”的概述
二、“证”的机理
三、具体辨证
四、《伤寒论》中的辨证
第四节  “三部六病”医学的系统辨证
一、三部六病医学体现了系统论的思维方法
二、张仲景的辨证是系统辨证
第三章  三部六病医学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整体
一、整体的论说
二、整体的施治
第二节  阴阳
一、阴阳的论说
二、证的施治
第三节  三部
一、三部的论说
二、三部的辨证
三、三部的施治
第四节  六病
一、六病产生的机理
二、六病的建立
三、六病的证治
第五节  三部六病学说的病症体系
一、体证
二、仪证
三、部证
四、病症
五、并病
六、合病
七、单证
八、兼证
九、合证
第四章  三部六病学说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三纲六要医学辨证体系的提出
一、整体辨证门
二、系统辨证门
三、局部辨证门
第二节  三部六病专业组织与科研机构
一、专业学术组织门
二、科研与医疗机构
三、科研课题与成果门
第三节  三部六病传承代表人物
一、胡连玺
二、郭维峰
三、刘惠生
四、宿明良
五、三部六病医学流派人物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