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内经》中特别强调,人类养生必须掌握、顺应自然界一年四季气候变化规律而进行适时养生的原则。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一年之中,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春季阳气渐升,至夏季阳气最盛,秋季阳气渐降,阴气渐长,至冬季阳气潜藏,阴气渐盛。四季,春主生发,夏主繁盛,秋主收敛,冬主闭藏。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是自然界中的一分子,人体中的气血运行、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及病理变化也会相应地随时受到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在春季要养生气,夏季要养长气,秋季要养收气,冬季要养藏气。对于养生而言,春夏属阳,人体阳气处于生发旺盛状态,此时养生尤其要重视温补阳气;秋冬属阴,人体的阳气处于收敛闭藏状态,阴处在生长状态,此时养生应当更加重视助养阴精。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具体的养生方法,广涉衣、食、住、行、精神情志等各个方面。
人们常说“春捂秋冻”,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春捂,就是指在春天到来时,不要过早减少衣被,应该更加注意保暖,通过“捂”而使体内的阳气充盛,以利于阳气的生发。实际上,这是保护阳气、春天养阳的一种最简单有效的做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