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小方治大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25102
  • 作      者:
    张瑞贤,李国坤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小方治大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主力。《家庭中医药》杂志15年真情实用版!一个好方,受益终身!再没有比这更让这放心了!<br>    唯一一本面向家庭的国家级中医药杂志,最适合老百姓日常养生,你不可不知的妙招验方全记录!<br>    《家庭中医药》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主办的中医药科普期刊,创刊已15周年。<br>    本刊以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增进大众健康为己任,由全国百余位最权威的中医药专家组成的编辑委员会,直接为寻常百姓传递真正科学、正确、有效的健康、膳食、家庭用药等相关知识,以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深受读者欢迎。<br>    连续两次荣获全国中医药科普先进集体奖,获第二、三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二等奖。连续11年被中国期刊协会指定为赠建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刊物,2008年10月被授予“全国优秀中医健康俱乐部”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小方治大病》既是一本简单易懂的家庭医学读物,又是一本送给自己的养生救命宝典。书中全面述说了中医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的养生之道,并详细介绍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保健细节,让您的养生方式变得更高效。同时,《小方治大病》还针对30多种常见病的特点,提出科学的中医保养方案,使读者可以更方便地对号入座,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小处方来医治身体的大病,使您在轻松阅读中把握健康与养生之道。
展开
精彩书评
    与疾病并肩作战的日子里,每个人都是自己身体的救世主。谁没有为到底去哪家医院就诊而烦恼?谁没有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耗费时间精力?小小良方,简单食材,只求学得一两招急用、备用,足已!每个人都应该把这本好“药方”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中,在生命的路上,这是最重要的。<
    ——湖北读者凌国亮

    在我没看这本书之前,每次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我总是感到特别的心烦。但是当我看了这本书,仅仅看了几页,我的心绪就平和了许多,原来我所有的病痛都是因为我错用了与自己体质不符的“养生方”。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有求才有健康: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医生<br>    1.顺应时间的养生最高效<br>    中国传统医学一直认为:即便是同一个人,当他身处在不同的时间段时,其生理机能、健康状况也常常是各不相同的。更为令人惊奇的是,药物的使用效果、疾病的好转与加重、生命的衰竭与死亡,都与这种时辰的变化密切相关。<br>    中医治疗讲究选择时间<br>    北京·萧笛<br>    中医治疗疾病,讲究选择恰当的时间。中医经典《灵枢·岁露》中有“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名言,强调治病用药“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合人形以四时五行而治”。<br>    美国人A.皮尔兹与R.范贝弗合写的《生物钟》里援引了一次有趣的实验:一些男女志愿者被请进山洞里,在切断任何时间线索的几个月后,虽然志愿者们的吃饭和睡眠有些飘忽不定,但实验记录表明,他们在完全丧失对白天和黑夜的判断情况下,体内的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却仍在有规律地升高和降低,表现出明显的24小时昼夜节律。研究人员把这种节律称之为“生物钟”。<br>    这本小书在中国翻译出版时曾在中医界引起轩然大波,原因是它与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天人相应”学说不谋而合。曾几何时,中医学的“天人相应”学说还被当成是封建糟粕扫进历史垃圾堆中。这个时候人们又开始意识到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于是查找资料,翻阅文献,希望能够把它找回来,应用到我们的临床实践中。<br>    当然中医学的“天人相应”范围比起“生物钟”要广阔得多,它不仅说明一天当中的变化,也在说一年当中的变化,而且也不仅仅是说时间的概念,还包括了地域空间的概念等等。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的自然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每当自然界发生哪怕是一点轻微的变化,人类的身体也会相应地产生反应,如果正常情况下产生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机体承受范围,即是病理性反应,也就是生病。比如每当初冬寒流一到,人们就会感觉寒冷,因此也需要相应地换上冬装。如果硬扛着,也许就会患上感冒。所以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也。”(《灵枢·邪客》)这种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特点被中国古代学者称为“天人相应”。<br>    中医学认为,在一天当中,有昼夜晨昏的变化,人的身体也与之相适应。白昼为阳,夜晚为阴,人的身体也是清晨起来阳气初生,正午时分阳气隆盛,入夜则阳气内敛,便于人的身体休息,恢复精力。这是因为人体内的气血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中医认为气血是通过经络流动到肌体各个部位,营养内脏和全身。这种气血的流行也是按照时间节律的,这种节律就是十二时辰的节律。许多疾病的发病时间及引起死亡的时间也与这一节律有关。如研究表明,五脏衰竭所致死亡的高峰时间在下半夜至黎明前,春夏季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子时至巳时,而秋冬季,该病的发作多在午时至亥时。此外据观察,人的脉搏、体温、耗氧量、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激素的分泌等,都具有24小时的节律变化。<br>    中医学还认为,季节气候对人的身体也有相应的影响。春天温暖、夏季炎热、秋天干燥、冬天寒冷,一年中气候变化具有恒常的规律。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各种生物就会有春天萌生、夏季生长、秋季成熟、冬天贮藏等适应性变化。人的身体也和自然界相适应,因此也要按照不同方式养生保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有较详细的阐述,简要意思是说,春天因为阳多而阴少,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中散步,使意志充满生发之气,以适应天地问的生发之气。夏天应该晚些入睡,以顺应自然界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盛,不要因白天过长而使阳气怠惰,要调养自己的意志像夏天的植物一样繁茂,使神气充实。秋天要早卧早起,早卧是避秋夜露寒,以适应阴长,早起也是顺应阴长之意,使精神内守,不要让自己的意志外驰,以顺秋收之意。冬天要早卧晚起,使自己的生机潜藏,以适应自然界之闭藏,神气内藏,不要搞得浑身出汗,使阳气外泄。这就是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思想。<br>    中医学有关时间的“天人相应”理论不仅适合于养生,还运用于治疗之中,中医常说的“因时制宜”就是这个意思。选择时间服药,正是顺应了人的身体所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节律性变化,即按照脏腑、气血、阴阳、经络在一天当中盛衰的节律性变化规律以及病情在体内的变化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用药,具有更佳的效果。<br>    (编辑李国坤)<br>    时辰养生与人体保健<br>    湖北·阿明<br>    清晨卯时需静养<br>    许多临床医生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一天之内人最危险的时刻大多在黎明。因为此时人的血压、体温比较低,血液浓稠,流动速度缓慢,非常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有调查报告显示,凌晨的死亡人数大约要占到全天死亡人数的60%。<br>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5~7时正好为卯时,它正处在阴阳交替的过渡之际。卯又属木,与肝相配,故此时津血潜藏于内,机体阴盛阳弱,人体非常需要安静修养,方能度过这由阴转阳的转折关头。所以从养生保健的角度出发,尤其是年老体弱及危重病人,此时绝不可轻举妄动,免得扰乱了体内生物钟的正常运转。有许多中老年人,常常喜欢清晨起来锻炼身体,其实这种做法既不科学又不安全,非常不利于身体的健康。<br>    辰时、午时宜进餐<br>    按照中医养生理论,人们早晨起床、进食早餐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在7—9时的辰时,因为辰时属阳、属土。此刻太阳升起,阳光的刺激使得体内褪黑激素水平下降,机体苏醒,开始进入工作状态,身体的各个部件(包括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趋于活跃与兴奋,非常适合人们起床运动、进食早餐。而9~11时的巳时,则是一天中脑力活动的高峰期,因为巳时属火、属心,而心主血脉和神明,所以这时候体内气血旺盛,循环顺畅,思维敏捷。据研究,绝大多数人一般都是在早上醒来后1~2小时内,达到头脑最为灵敏的阶段。<br>    而11·13时的午时,虽也属火,但因与其相配的是小肠,而小肠又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最重要的器官,所以午时是补充各种营养素的最佳时期。由于午餐前后人大多处于紧张的工作之中,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营养素的消耗量也比较大,所以午餐的摄人量,不仅应该占到全天总摄人热量的45%~50%,而且对食品的质量要求也相当高。此外,午时因环境气温较高,使得体表血管扩张,血液被迫向外分流,所以午餐后应注意适当休息,以保证消化器官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物质的吸收。<br>    未、申、酉、亥养五脏<br>    13~15时为未时,未属脾,主运化、四肢和肌肉,在这一时段,人体的气血精华上可升至大脑,外能发散于四肢,所以,未时既适合人的脑力运作,又利于人的体力运动,是人在一天中的高质量工作区段。<br>    15~17时为申时,申时与大肠相合,主沉降,此时不仅是排泄体内各种代谢产物的最佳时机,还是一天中采用泻下法治疗胃以下(中下焦)脏器疾病最为有利的时间。按照人体阳气昼夜盛衰的节律变化,从申时起,阳气沉降,脏腑传导功能加强,故此时用泻下药可明显提高疗效。<br>    17~19时为酉时,酉时属肺,为金,是肺气较旺的时段。由于肺主皮毛,所以酉时体表皮肤、呼吸道等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再加上酉时是从阳转阴的阶段,金性又变化多端,稍不注意即可出现外感病邪、机体过敏、情绪反常等病症,临床上各类患者体温出现异常波动,大多也见于此一时段。<br>    19~21时为戌时,属胃为土,故它相对而言以宁静沉稳之气为主,这时候人们最应该做的养生之事,就是在进食晚餐之后,休息片刻以呵护胃气。<br>    21~23时为亥时,属肾为水,而中医之肾内藏生殖、泌尿、内分泌等各大系统,因而亥时人体内性激素水平比较高,是一天中性欲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拥有一段健康、和谐、高质量的性生活,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缓解疼痛、促进睡眠,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和内分泌功能,美容皮肤,延缓衰老。若能在这时适当进食一些牛奶、豆浆等,特别是富含色氨酸的食品,可以促进体内褪黑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从而起到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br>    子、丑、寅、卯宜人眠<br>    23~1时为子时,1~3时为丑时,3~5时为寅时,以及本文开始所讲的5~7时的卯时,均是人睡觉的最佳时间。因为子时是一天时辰中的阴中之阴,此时体内以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体温下降,呼吸、心率、脉搏减慢,肾上腺素水平降低,外周血管扩张,内脏各器官功能下降,而大脑松果体内分泌的褪黑激素含量却开始增高,从而诱导人体进入睡眠放松状态。此时段不宜进食、看书、运动,以免引起机体兴奋,影响正常的睡眠节律。卧室内的光线宜黑不宜亮,因为光照越是强烈,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越少,越不利于入睡。
展开
目录
    前言<br>    第一章 有求才有健康: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医生<br>    1.顺应时间的养生最高效<br>    2.您的养生方式由您的体质决定<br>    3.为什么现代人大多体内有“痰”<br>    4.因人而异,找准自己的养生方<br>    5.一“补”到位:胖人和瘦人都要补到实处上<br>    6.别让体内的“火毒”偷走您的健康<br>    7.家中有“三法”,治病不求人<br>    <br>    第二章 养生重在天人相应:让我们的身体四季如春<br>    1.春养肝:春来暖洋洋,保肝保安康<br>    2.夏养心:护佑我们心中升腾的暖阳<br>    3.秋养肺:让肺更顺畅自然地呼吸<br>    4.冬养肾:将所有的肾精都藏起来<br>    <br>    第三章 人生无处不养生:在生活中养生,在养生中生活<br>    1.萝卜和姜都是从泥土里长出的板蓝根<br>    2.早餐吃温热的食物才能护好“胃气”<br>    3.服对水果保健药,“果”然最养人<br>    4.鱼鳞、西瓜皮是我们餐桌上的滋阴圣品<br>    5.零食也能吃出健康来<br>    6.老年人如何才能“食之有味”<br>    7.何以祛病,唯有杜康——酒的妙用法<br>    8.药从“色”中来:什么样的颜色能治什么样的病<br>    9.养花养草都养心<br>    <br>    第四章 小病可以自己治:亲手抱住健康是自己的最大欢喜<br>    1.谁不想有一扇明亮的窗——常见眼病的自然疗法<br>    2.头痛眩晕“百会”好——头晕的自然疗法<br>    3.将肌肤从危“癣”中拯救出来——皮肤病的自然疗法<br>    4.轻松熄灭喉咙里的“火”——口于舌燥的自然疗法<br>    5.“发”随手动——脱发的自然疗法<br>    6.熬夜应该这样去“补”——黑眼圈、眼袋的自然疗法<br>    <br>    第五章 三分治病七分养:谁都可以不出门就祛除慢性病<br>    1.还喉咙一片清凉——慢性咽炎的保养方法<br>    2.让过敏离得远远的——慢性鼻炎的保养方法<br>    3.“铮铮铁骨”有真诀——骨质疏松的保养方法<br>    4.一定要激发肾的先天潜能——肾脏疾病的保养方法<br>    5.逐个攻克舌头上的“火山”——口腔溃疡的保养方法<br>    6.疏通气血的排泄管道——心血管疾病的保养方法<br>    7.“好吃好喝”就能让气息畅通无阳——慢性支气管炎的保养方法<br>    8.把更多的气血贡献给自己——贫血的保养方法<br>    9.点“石”成水——胆结石的保养方法<br>    10.轻松应对“百病之源”——糖尿病的保养方法<br>    11.您也可以带病延年长生——癌症的保养方法<br>    <br>    第六章 药补不如神补:内心焕发的良善才是健康长寿的正途<br>    1.健康还是靠自己<br>    2.观念对了,长命百岁也就来了<br>    3.知足常乐,和心念一起休养生息<br>    4.做“乐活”老人:像阳光一样生活<br>    5.越是“难人”越要学会倾诉痛苦——给男人的健康忠告<br>    6.有一种药叫“诗药”<br>    7.还有什么比看破一切更逍遥呢<br>    8.献给每一位读者的“快乐”健心操<br>    附录1 家庭服用中药小常识<br>    附录2 简易抗衰老体操——给中老年朋友的保养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