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形形色色的A型人
打了4个小时麻将的S
深夜里电话铃声响起,是医院急救室的医生打来的。
“阿部大夫,您最近的一个患者S刚被救护车送过来,是DOA。”
“DOA?我马上过去。”
所谓DOA,就是“Death on arrival”(到达医院前死亡)的简称。
我简直不敢相信。S昨天刚来做过检查,还非常健康。
3年前S由于心肌梗死发作,紧急住进了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逐渐康复,又重新回到工作的第一线。现在S50岁,正值壮年,是个干劲十足的董事。
我赶到抢救室时,那里已经站了好多医生,还有S的亲人,他们都无所适从地伫立着。
S竟然是猝死。猝死在英语中可以表达为“Sudden death”(突然死亡)、“Unexpected death” (不可预见性死亡)和“Unexplainable death”(不可解释性死亡)等等。总之,由于某种疾病造成的突然死亡被称为“猝死”。
我询问了S死亡前的详细经过,感到十分震惊。他竟然是在地铁内,坐着的时候突然倒下的。周围的人把他当成了醉鬼,不予理会,他就这样在环线上转了两圈。
原来那天晚上,S被他的客户邀请去打麻将,打了4个小时左右,9点前后S坐上了地铁,结果心肌梗死就突然发作了。
最先注意到S不太正常的是一个外国男人。他把S抱到站台的长椅上,车站员工马上叫了救护车,把他送到了离车站最近的医院。但是到急救室的时候,S已经处于死亡状态了,因此抢救没有任何效果,直接走上了不归路。
如果S倒下不久、在绕环线两周之前有人帮他的话,或许抢救的医生还能够挽回他的生命。这真是发生在大城市角落里的一出悲剧。
S的尸体被送往东京验尸医院。解剖检查结果发现其心脏前壁出现了大范围的新梗塞。估计是血栓引起冠状动脉堵塞,然后又引起心律失常或血流动力学改变(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这是死亡的直接原因。
第二天报纸大篇幅报道了S的死亡:“精英董事S死于心肌梗死。”对于同龄人来说,被提拔为大公司董事的S是众人钦羡的对象。因此,大家都为他的死感到惋惜和遗憾。有“前科”的医生
“头疼得快裂开了”
我以前的同事、现为某医院的院长48岁就倒下了。原因是脑动脉瘤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倒下之后,他的意识已经很模糊,也不能说话,呕吐不止。
被救护车送到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时还有一线生存的希望。但由于包围在脑外层的软膜和蛛网膜中间的腔隙出现大出血,根本无法做手术。尽管保证了呼吸道的畅通,但是淤积在脑部的血液压迫了脑干的神经,导致他当天就去世了。
我的这个同事过去曾经有过一次脑动脉瘤破裂的经历。那次,最大的动脉瘤直径达7毫米,伴随着剧痛。除此之外,还发现了几个3毫米大的动脉瘤。当时只是服药治疗,进行观察。但那些动脉瘤仍在继续增大,一直增大到原来的2倍,以致无法实施手术。
后来,动脉瘤迅速增大,第二次破裂后一切都无可挽回了。有资料显示,脑溢血的复发率高达50%~90%。作为一个医生,有病史的他不会不知道这个情况。尽管这样,他还是没吸取“医生不关注自己健康”的教训,每天只专心于患者的治疗,结果导致动脉瘤又一次破裂。他过于投入工作最终导致猝死,这对亲友来说自然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就连医学界人士也为此感到遗憾。
以上讲述的是心脏病发作(心肌梗死)和中风(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猝死的例子。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某些教训,这对患者和医生都非常重要。
从患者自身来看,心脏病何时发作,中风何时发生,基本预料不到。
人过了40岁,到了生活方式病的高发期,常常会出现让人措手不及的意外情况。
“我的心脏病已经发作过一次了,不会再犯了。”
“我已经有过一次中风了,应该不会再发生了吧。”
有些患者一旦康复后,就很容易放松警惕。这可绝对不行,不能因为曾经治愈了就不在意。
中老年人如果像年轻人一样生活、工作,就会消耗更多的能量,疾病的复发率也会升高。
医生不仅要治愈患者的疾病,还要关心每个患者的生活质量(QOL.Quality of life),分析疾病发生的经过。
统计数据显示,所有死于疾病的人中有10%是猝死。我们必须致力于预测和预防中老年人猝死,勇敢地向这一现实挑战,努力降低这个比例。
接下来我再讲述几个猝死的病例。
从未发生过异常状况的A
前言中已经提到,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样的人会发生猝死”,我会回答:“自认为健康的人往往会猝死。”
完全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从未想到自己会死的人容易突然死亡,尤其是那些处于生活方式病高发期的中老年人更是如此。有的人虽然倒下之后幸免于死,但却不得不接受痛苦的康复训练。而且不只是本人痛苦,就连照顾他们的人也非常辛苦。
大型商业公司的骨干员工A(47岁)为了减肥以保持健康,经常跑步锻炼。因此,他基本不曾有过不舒服的症状。
对健康和体力信心百倍的A决定参加春天举行的市民马拉松大赛。当时是早春,吹着冷风,不过天气晴朗,正好适合马拉松大赛。A夹在1000多名参赛者中跑了起来。
“要保持自己的步调,保持自己的步调。”A边自言自语边跑上平缓的山坡。冷风扑面,但是他丝毫没有放慢速度。不久,A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他不禁思忖:“难道是太胖了,所以会呼吸困难?”
“刚跑过10公里,头上就冒冷汗了,还感觉头晕,接着是食道上方好像着了火似的,很不舒服。”几分钟后,A突然倒在路上。
救护车马上把他送到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幸运的是,他被抢救过来了,诊断结果是急性心肌梗死。
之后,我向A仔细了解了他在马拉松大赛途中的全部经过,并询问他以前有没有胸部压迫、不舒服等感觉的心绞痛症状,得到的回答是“没有”。
A说他无论是做普通健康检查,还是做人体精密检查,结果从来都是“未见异常”。除了比赛前6个月做的定期健康检查中血压达到了临界值之外,其他没有任何问题。
然后我又问A,他的父母兄弟中有没有心脏病病史,他提到他父亲62岁时死于心肌梗死。
接下来,我对A进行了缺血性心脏疾病风险检测,结果是:A一天抽烟20根,胆固醇值为270毫克/分升(mg/d1),空腹时的血糖值为120毫克/分升。这些数值都比标准值要高,是导致动脉硬化的因素。
中老年人通常会在跑步(日常跑步或马拉松)、高尔夫、网球、棒球、橄榄球、游泳、登山等运动项目中发生猝死。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休息时的耗氧量是每分钟约3.5毫升/千克(ml/kg),如果把这看做1个单位(1MET,metabolism),那么时速3.2千米的平地步行的能量消耗量是2-3个单位,时速为8千米的慢跑时消耗能量7~8个单位,时速为9.6千米的马拉松中约需消耗10个单位的能量。由此可见,跑步需要消耗相当于平地步行时3~5倍的能量,因此会给心脏和肺带来相应的负担。
如果动脉硬化进一步恶化,给心脏或大脑提供营养的血管——冠状动脉或脑动脉里就会沉积胆固醇,形成动脉粥样斑块,使得血管变窄,血液无法正常循环,造成缺氧状态。
这时候,如果再遇到压力或生理疲劳、脱水症等,粥样斑块附近就会形成血栓阻碍血液的流通,很容易像A那样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是急性脑梗塞。而且动脉硬化还会引起脑动脉瘤,脑动脉瘤在血压的作用下,易发生破裂、出血。
A就是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而倒下的。
由此可见,在体育运动或比赛之前,进行身体检查非常必要,尤其是心脏方面的检查。
“阿部大夫,我是不是以后不能再跑步了?”
“怎么会呢?只要你恢复得好,以后肯定还能跑的。”
在运动过程中倒下过的人需要格外注意,首先必须做定期的检查。另外,在参加比赛之前,还要进行心电图、血压、脉搏等检查。
我们已经讲过,猝死并不像它的字面意思那样是突然发生的,它在发生之前必然有某些征兆。而要及时捕捉到征兆,最好的途径就是在医院里做详细的检查。
像A的情况就比较有说服力。他现年47岁,血压偏高(高压是159毫米汞柱,低压是92毫米汞柱)。通过在医院做的运动负荷心电图等心脏精密检查发现,A患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也就是说这种疾病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但是很有可能突然引起心肌梗死。
血压可以分为5个阶段,哪种程度的高血压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恢复,上图可作为参考(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协会1999年公布的数据)。
另外,在对A进行脑检查时又发现了微小的动脉瘤。一般来说,小的脑梗塞只要在脑中部以上做精密检查就可以发现,所以不必担心。但是脑动脉瘤则不同,它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进而有破裂、出血的危险,所以必须做定期的检查,必要的时候还需要治疗。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即使感觉自己很健康,身体内也会潜藏着危险因素。如果放任不管,就会超过临界值,造成猝死。因此,我们应该养成定期做专业精密检查的习惯,及早发现,及早预防,以避免猝死。
打高尔夫的董事长
71岁的某大企业董事长一大早就和朋友出去打高尔夫。第一杆他就把球打进了沙子里,开局不利令董事长心焦气躁,可越是心急越是没法把球打好……可能挥了有7杆吧,最后球终于出了沙坑,但这时候他却突然倒下了。朋友赶到他身边时,见他面容苍白,手捂胸口,十分痛苦。
这是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