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因克隆理论与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41955
  • 作      者:
    王廷华,董坚,齐建国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基因克隆理论与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基因克隆理论与技术(第2版)》于2005年出版,2006年进行第二次印刷。随着当今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需求日益扩大,现予以再版。 全书分上、下篇,由第一版的16章增至19章,是国内生物科学领域中较全、较新的一本全面阐述基因克隆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学术著作。上篇介绍了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调控等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并介绍了基因克隆的载体、基因克隆的工具酶等以及基因克隆技术在诊断、治疗及生物制药中的应用与进展。下篇在第一版基础上增加了基因构建,干细胞转染,以及较新的纳米载体实验技术。从而使《基因克隆理论与技术(第2版)》全面而更具操作性。《基因克隆理论与技术(第2版)》可供生物医学专业研究生、本科学生以及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科研人员阅读和实验时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基因工程与生物公害<br>    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可能带来生物公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br>    第一,在DNA重组实验时,可能意外地产生一些对人、畜有害的细菌或病毒。这些微生物常有异常旺盛的繁殖力,可能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侵袭性、毒性和耐药性。它们进入自然界会引起预想不到的危害。<br>    第二,感染致癌基因的重组体时,可能使人、畜患癌症。<br>    第三,有些重组体虽不直接给人、畜带来危害,但是可能给其他生物(如植物、微生物、昆虫)带来影响,使地球生态平衡受到破坏。<br>    第四,基因工程被用于军事目的,用来制造生物武器,有可能危及大批生命或遗留严重后遗症。<br>    虽然,人们对生物技术给自然和人类带来的危害还只能进行某种程度的预测,但为了对人类负责,一些国家制订了DNA重组实验安全规则。最初的规则提出了物理防护和生物防护两大对策,对一些研究项目做出了比较严格的限制。经过十余年的实践,特别是通过专门进行的重组体安全实验证明:重组体比自然界原有的生物表现出更大危险的可能性极低,到现在还没有发现重组体意外地在自然界广泛散布的事例,DNA重组实验比操作病原体的危险性小得多,也安全得多。然而,近年来,基因工程和基因操作及使用非病原微生物可能引起生物公害正备受关注。对它的危险程度的判定,主要参考所使用的生物材料的性质:①致病性;②毒性;③寄生定居性;④致癌性;⑤耐药性;⑥生成影响代谢的蛋白活性物质的能力;⑦造成生态平衡紊乱的机会、性质和程度;⑧对外界的抵抗力。<br>    危险度是多因素构成的综合概念,它包括生物材料本身的危险性,操作方法,操作的量、次数,工作时间的长短等。<br>    危险度=(生物材料本身的危险性)×(操作方法带来的危险性)×(量)×(操作时间)×(操作次数)。<br>    三、生物公害的控制<br>    (一)实验人员适应性训练<br>    要防止生物公害,首先要对从事基因操作的实验人员进行生物操作的基本功训练。特别是大量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工程技术专家进入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的研究领域后,由于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缺少微生物学的知识,特别是有关病原微生物的知识,因此对这些人员进行基本功训练就显得更加重要。这些训练可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不同危险度微生物的操作技术;②生物防护的技术知识;③物理防护的技术知识;④将要开展的实验的安全知识;⑤处理事故的知识。
展开
目录
上篇  基因克隆理论<br>第一章  概论<br>第一节  基因研究历史回顾<br>第二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br>第三节  基因和基因克隆的概念<br>第四节  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和安全性<br>第二章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br>第一节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br>第二节  遗传物质的组织结构<br>第三节  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br>第三章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br>第一节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和分类<br>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br>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br>第四章  基因克隆中常用的工具酶<br>第一节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r>第二节  DNA聚合酶<br>第三节  DNA连接酶<br>第四节  修饰酶<br>第五章  基因克隆的载体<br>第一节  质粒载体<br>第二节  噬菌体载体<br>第三节  病毒载体<br>第四节  大容量载体<br>第六章  基因的表达和调控<br>第一节  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br>第二节  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br>第七章  基因克隆在治疗和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br>第一节  基因治疗研究进展<br>第二节  基因诊断的研究进展<br>第八章  基因克隆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br>第一节  概况<br>第二节  基因工程药物<br>第三节  基因工程抗体<br>第四节  基因工程疫苗<br>第五节  核酸疫苗<br>第六节  生物医药的发展方向<br>下篇  基因克隆技术<br>第九章  分子生物实验中的常用仪器及试剂的配制<br>第一节  分子生物实验室的常规仪器及设备<br>第二节  常用试剂的配制<br>第十章  琼脂糖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br>第一节  原理<br>第二节  琼脂糖电泳<br>第三节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br>第四节  电泳的影响因素<br>第五节  电泳中常用的指示剂和染色剂<br>第十一章  目的基因克隆<br>第一节  化学合成法获取目的基因<br>第二节  PCR扩增法获取目的基因<br>第三节  R7-PCR法获取目的基因<br>第十二章  载体的准备<br>第一节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质粒的转化<br>第二节  质粒DNA的提取<br>第十三章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br>第一节  目的基因和载体的酶切<br>第二节  从凝胶中回收DNA<br>第三节  目的基因和载体的连接<br>第十四章  重组载体的检测<br>第一节  酶切和电泳检测<br>第二节  DNA序列测序鉴定<br>第十五章  重组载体的转染<br>第一节  磷酸钙共沉淀法<br>第二节  脂质体法<br>第三节  反转录病毒感染法<br>第四节  腺病毒载体转染法<br>第五节  结果和转染方法的选择<br>第十六章  重组体插入基因、RNA和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检测<br>第一节  Southern blot<br>第二节  Northern blot<br>第三节  Western blot<br>第十七章  大鼠BDNF基因的构建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br>第一节  实验原理与实验目的<br>第二节  实验设备、试剂及配制<br>第三节  实验步骤<br>第十八章  纳米粒子介导人生存素基因修饰嗅鞘细胞实验<br>第一节  实验原理<br>第二节  实验所需设备、试剂及其配制<br>第三节  实验步骤<br>第四节  实验结果<br>第五节  结果分析<br>第十九章  小鼠NT-4基因的体外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和脑内移植<br>第一节  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br>第二节  小鼠NT-4基因的体外构建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br>第三节  NT-4-GFP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内移植<br>第四节  结果分析与经验体会<br>彩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