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医学实验动物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131467
  • 作      者:
    王彦平主编
  • 出 版 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5
收藏
内容介绍
    《医学实验动物学(修订版)》主要是为吉林大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和医学硕士研究生《医学实验动物学》教学所编,重点介绍实验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常用实验动物的特性、选择和应用;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实验动物工作的法规等;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实验动物科学的新进展。同时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需要和为一般医学科研工作者、实验动物工作者提供参考,对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传染病的防制和常见疾病也进行了简要介绍,因此《医学实验动物学(修订版)》既可作为医学、药学、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的试用教材,也可作为医药学、生物科学研究人员和实验动物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二)国内发展概况
    我国使用动物进行实验的历史已经很长了,《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动物实验的记载。但是作为实验动物来应用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40年代末。当时一些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学者,从国外带回一些实验小鼠自养自用,不足部分购自市场上的观赏动物。1918年北平中央防疫处处长齐长庆首先开始饲养繁殖小鼠做实验,并从日本引入豚鼠。1919年谢恩增先生捕捉野生地鼠做肺炎球菌的检定,后来证实此种地鼠为中国地鼠,当时国外已培育成为实验动物。1946年,我国又从印度引入小鼠,后来分布到全国各地,也就是我们现在广泛应用的昆明小鼠。这一阶段因为国外的发展也不快,我国与国际的差别并不大。
    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建国初期,百业待兴,各项事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实验动物的需求量增加。很多单位,例如生物制品研究所、大的科研机构以及一些高等医学院校都相继建立了动物室,自产自用,多余部分也可满足社会需要。实验动物的科研工作也得到了发展,李培新教授等开始了近交系小鼠的培育,先后育成了天津I号(TAl)、天津Ⅱ号、615小鼠等近交系小鼠(1985年得到国际小鼠命名委员会的承认)。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实验动物工作不但没有发展,而且停滞不前,而这个时期正是国外高速发展的时期。
    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的几十年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科技事业迫在眉睫,实验动物工作提到了议事日程。1982年国家科委在云南西双版纳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实验动物工作会议,各地区各部门也相继召开了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验动物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实验动物工作。1985年国家科委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二次实验动物科技工作会议,会议制定了实验动物工作的发展规划和实验动物法规。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工作的法规性文件《实验动物管理条例》颁布了。继之,卫生部等部委和各省区也都先后依法制定和颁布了有关文件和实施细则。
    先后成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监督机构“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
    这些措施推动了我国实验动物科学事业的发展,先后建立了四个国家级实验动物中心(北京、天津、上海和云南);在卫生部领导下成立了六个中心和七个繁殖场;各省区大多也建立了自己的中心;医药院校和研究所也建立并完善了自己的动物室,形成了全国实验动物的网络系统。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一、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
二、实验动物学的定义和范围
三、实验动物的重要性
四、实验动物的分类
五、实验动物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实验动物遗传学和遗传质量控制
一、实验动物的遗传学分类
二、近交系动物
三、近交系动物的命名问题
四、同源突变近交系
五、同源导入近交系
六、分离近交系
七、重组近交系
八、杂交F1代动物
九、封闭群
十、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
十一、实验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新进展

第三章 常用实验动物及其管理
一、小鼠
二、大鼠
三、豚鼠
四、家兔
五、家犬
六、猫
七、非人灵长类动物
八、猪及小型猪
九、其它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
(一)树鼩
(二)地鼠
(三)长爪沙鼠
(四)鼠兔
(五)旱獭
(六)鸡
(七)两栖类动物
(八)鱼类

第四章 医学科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应用
一、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途径
二、选择实验动物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定义
二、应用疾病动物模型的意义
三、动物模型的评估
四、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分类
五、设计动物模型的原则
六、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第六章 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影响
一、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二、影响动物实验的各种因素

第七章 实验动物的环境设施及控制
一、实验动物环境设施
二、各等级实验动物设施及饲养管理

第八章 实验动物饲料与营养
一、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和饲养标准
二、实验动物饲料与质量控制
三、实验动物饲料的检测

第九章 实验动物的卫生防疫和常见疾病
一、实验动物的卫生防疫
二、实验动物的常见疾病

第十章 常用动物实验技术
一、动物实验前应注意的问题
二、动物的购人
三、实验动物的抓拿、保定、编号、分组和除毛
四、实验动物的麻醉
五、实验动物给药途径和方法
六、实验动物的采血技术方法
七、实验动物体液、骨髓的采集
八、动物实验后的有关问题

第十一章 实验动物科技新进展
一、实验动物设施和动物实验替代(3R)
二、免疫缺陷动物的裸鼠
三、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技术
附录
附录一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附录二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附录三 各类动物居所所需最小空间
附录四 不同动物的日消耗饲料量、需水量和排尿量
附录五 小鼠、大鼠病原菌检测项目
附录六 豚鼠、地鼠、兔病原菌检测项目
附录七 犬、猴病原菌检测项目
附录八 小鼠、大鼠病毒检测项目
附录九 豚鼠、地鼠、兔病毒检测项目
附录十 犬、猴病毒检测项目
附录十一 小鼠和大鼠寄生虫学检测指标
附录十二 豚鼠、地鼠、兔寄生虫学检测指标
附录十三 犬和猴寄生虫学检测指标
附录十四 实验动物生理数据
附录十五 实验动物生物化学数据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