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与工业化:翁文灏文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59809
  • 作      者:
    翁文灏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科学与工业化:翁文灏文存》作者翁文灏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事业发展和工业化建设,并对此有比较全面且相当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发表过许多充满真识卓见、在当时极有影响的言论和著作。他的这些有关科学与工业化问题的著述,既是今天我们研究近代中国科学事业及工业化发展历程的宝贵史料,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与工业化》以“科学”、“建设”和“工业化”为中心,选辑整理了翁文灏一生中相关言论著述约40万字。
展开
作者简介
    翁文灏(1889—1971),字泳霓,浙江鄞县人。他是清朝末代秀才,也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他是中国近代地质学、地理学的奠基者,也是近代科学事业的组织者、领导人;他历任经济部长、行政院长,是民国时期学者从政的标志性人物;他致力于推动战时经济建设,筹谋战后工业化方略,是中国早期工业化的理论家和推动者。在起伏跌宕的八十余年人生道路上,翁文灏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近代科学发展和工业化建设,发表过许多充满真知灼见并具有积极影响的言论和著作。今天,他的这些著述不仅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我们了解和认识近代中国科学事业及工业化发展历程的珍贵文献。
展开
内容介绍
    《科学与工业化:翁文灏文存》作为科学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翁文灏有一些切身的体会很值得我们借鉴。翁氏强调,科学工作只能依靠自己的实绩去赢得社会的信用。“如果社会的认识必须纯靠宣传来取得,那结果一定是假的坏的工作者得了便宜,真的好的反相形吃亏。”他主张“要提倡公平无私的舆论,拿实在成绩做唯一标准”。他还指出,在中国发展科学事业是有困难和危险的。“最大的危险,是像许多中国事情一样,在他的意义与价值未被认识时,取不到必要的同情与帮助。等到大家认识以为好的了,便成为一种时髦,挂羊头卖狗肉,弄得丧尽信用为止。”甚至于“研究所可以同衙署一样地变成一群无业游民啖饭之地”。
    至于说到科学研究工作本身,翁氏如同所有真正的学者和科学家一样,总是强调一切从事实出发。他把这叫作“唯物”。“只有物,没有我,决不许主观的我参杂其中。”他说“这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一个真正态度”。其实,何止是研究自然科学须如此,研究一切科学都必须如此。只有观察事实,从事实中搜集材料,从大量的事实材料中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中的联系,提出解释的假说,再到事实中去求证。
展开
精彩书摘
    调查甘肃地震意见书
    为条陈调查甘肃地震意见呈请鉴核事。窃文灏会同内务、交通二部委员,调查甘肃地震。回京后,业经将大概情形造具报告,检同照片呈请鉴核在案。关于科学问题,尚待详细研究,再为报告。其关于实际上应有办法,调查之余,稍有意见。现在甘肃地震犹未全止,将来继起或尚难免,似应先行陈述,以备采择,谨分条说明如下:
    (甲)关于甘肃地震之善后者
    甘肃地震视他省为特多,就历史研究,平均每四年有地震一次,每十五年有伤人败屋之大震一次(详见前呈《甘肃地震考》)。近代灾情较大者,如康熙四十八年及乾隆三年,宁夏一带城郭全墟;光绪五年,阶州、文县死亡遍地,灾情之巨均不下上年。观以前地震之数见,即可知以后地震之难免,虽无先知之术,应讲善后之方,考量所及,计有数端:
    一,关于人民之居住者。调查上年甘肃地震,有二事颇堪注意:(子)地震之烈亦世界所恒有,而死人之多为各国所罕闻;(丑)外国地震,震地人民大抵受伤者多而死亡者较少,甘肃则死者甚多,受伤而生存者甚稀。由是可知,灾情之重不必全由地震之烈,大半实由人民居住之易受危险。盖泾原一带,黄土甚多,人民大半穴居,即有房屋,亦多泥筑,一摇即塌。居处其中者,往往不及逃避。兹拟改良办法如下:(子)甘肃乡间房屋大抵全用土墙,少用木柱,土墙平时虽似坚厚,而一遇地震,全部倒塌。宜劝令人民建筑时务用木柱,梁柱相维,庶能支持。(丑)甘肃地广人稀,乡间民居类多零星散布,孤立无邻,一遇震摇,倒塌更易。城市街房则以鳞次栉比,能收互相牵制之功。谓宜劝令人民,虽在乡村,亦宜聚居,既获群聚交通之利,亦可稍减震灾。(寅)甘肃地形大抵高岸深谷,穴居者利用土质,率多蜂聚山腰,一遇地震,山土崩落,尽被覆压。室居者趋近水利,往往依傍河岸,大抵为冲积层所成,地质疏松,一遇地震,多生与河流并行之裂缝,有向谷中崩下之趋势,附近村落即受其灾。故居处地段似以在平川广野,离高山或深谷均较为远距之地,于震灾危险可稍为减轻。(卯)傍山土窑震塌最易,虽悉令移居,势有所难。然既明知甘肃地震之多、窑居之险,自应广为告谕,俾各量力改良。
展开
目录

前言
编辑凡例
科学篇
在地质研究所毕业典礼上的演说
《地质研究所师弟修业记》序
调查甘肃地震意见书
对于自然科学的大概观念
为何研究科学 如何研究科学
民国十四年地质调查所办事报告
如何发展中国科学
地质调查所民国十五年办事报告
地质调查所补助费事业第一年报告
地质调查所出版十年纪念辞
《地质矿物学大辞典》序
回头看与向前看
几个应研究的实用问题
《西北的剖面》序
中国的科学工作
中国大学生的成绩与缺点
答复青年朋友的几段通信
《周口店洞穴层采掘记》序
赵亚曾先生传
《黄河志·地质志略》序
几个地质学的大师
对于丁在君先生的追忆
促进中国地质工作的方法
告地质调查所同人书
再致地质调查所同人书
追悼吴亦鲁先生
致地质调查所所长黄汲清令
抗战时期几种地质工作的商榷
丁文江先生传
科学与人类进步
《中国地质学会概况》序
中国地质学会二十年来的工作
《三十年来之中国工程》序

建设篇
日本人如何取得铁矿砂的供给
中国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
建设与计画
一个打破烦闷的方法
我的意见不过如此
中国地下富源的估计
中国煤矿业的厄运——经济战的一个例
中国的燃料问题
行政机关改革的必要
舆论
如何开发西北
我们还有别的路么?
中国的学术中心就此完了么?
从反省中求出路
中国应如何应付当前的危局
经济建设与技术合作
黄河的警告
听听人家骂我们的话
经济建设中几个重要问题
讨论青年求学的问题
一个日本的人才统计
工程师的任务
中国的进步
怎样建设内地
中国的土壤与其相关的人生问题
日本学者在中国东北的科学工作
大家应该努力的要事:提倡国货
整顿内政之必要
整顿内政的途径
中国应如何挽救国难
政府应以一种新精神领导全国
全国捐薪建设的提议
再为说明捐薪建设的意思
我们应努力拥护统一
四川的地形演化和人生关系
中国地下的富源与国家的力量
《全国矿业要览》序

工业化篇
经济建设方针
推进生产事业
调整全国农业实验机关之计画与实施
致经济部同人书
我国抗战期中经济政策
与《大公报》记者谈经济建设
致经济部附属各机关令
在西南实业协会四川分会成立会的演讲
抗战三年之经济建设
经济部的战时工业建设
动员全国工商界出钱劳军广播讲话
以农立国。以工建国
国防经济建设之要义
经济部工作报告
经建方向与共同责任
中国经济建设之轮廓
《民营厂矿内迁纪略》序
经济建设是一种竞赛的工作
资源委员会在西北的工作与今后方针
国营重工业的意义与任事同人的责任
中国经济建设的前瞻
开发西北经济问题
中国经济建设概论
中国经济革新的回顾与前瞻
战后中国工业化问题
在第二次全国生产会议上的致词
中国工商经济的回顾与前瞻
对经济部桂林部属机关人员训辞
战后工业政策的建议
关于中国工业化的几个问题
后方工业现状及进行之途径
中国经济建设中几个根本观念
《中国工业化丛书》编辑旨趣
三十二年度工矿生产报告及检讨
关于战后工业复员的演说
日本经济侵略与中国战后经济政策
对中央社记者的谈话
战后经济建设应有的几点认识
在外国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
收复区敌产的接收与处理
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的经济报告
在资源委员会纪念周上的讲话
关于国营事业之意义
中国东南部的进一步建设
在资源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议上的演说
资源委员会工作应注重之方向
资源委员会事业概况
台湾的工矿事业
北京市初期建设的要点
共同努力来实现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视察辽宁省工业报告
视察河南工业的一些感想
关于发展基本生产资料和铁路运输的建议
翁文灏生平简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