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
(一)气候
“气候”一词,人们并不陌生,常听到也常看到。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暴雨、暴雪、龙卷风、沙尘暴、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人们越来越多地亲密“接触”它。但是,对其概念未必人人都很清楚。
狭义地讲,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天气状况的长期平均”,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相关变量在一段时期内(从数月到数千年或数百万年不等)状态的统计描述。这些变量大多指地表变量,如气温、降水。广义上的气候,是指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007年10月出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军事气象》学科分册对“气候”的解释是: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况。既包括大气的平均状况,也包括多种可能状态的统计特征及其极端状况。通常用某一地区各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长期统计特性来描述,主要统计量包括:月(季、年)平均值、总量、极值、频率、方差、各种天气现象的日数及其初终日期,以及某些要素的持续日数等。世界气象组织将表征气候态的基本年限规定为30年,即以30年作为一气候统计周期的基本年限要求。
经典的气候概念主要是指大气温度、湿度、压力三大气象要素的平均状态。气候学者把多年大气温度、湿度和压力的平均值称为标准值,而且一般认为标准值是不变的。表示气候状况最常用的气象要素是温度和降水。
某一地区某个时期(如月、季、年),某气象要素值与其标准值之间的偏差被称为距平。衡量某气象要素值围绕其标准值摆动振幅的平均状况的量被称为标准差。就现代气候而言,以30年的气象要素月(季、年)平均值为气候正常值,当某个时期的距平绝对值达到2倍及以上标准差时,一般就认为出现了气候异常现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