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我一看在座的各位年龄差得那么多,心里边就有点儿打鼓,不知道今天讲的能不能适合大部分人的兴趣。我就尽我的能力来讲吧。
我们知道,现在国家提出来,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大家很容易就想到在科学技术上要创新。为什么科学技术创新这么重要呢?邓小平同志讲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第一生产力,就体现在很多科学上的发现会导致新技术的出现,而新技术又能导致新产业的产生和成长。下面我会举一些例子进一步做说明。
突破与引导
早些时候,技术和科学的发展不是那么紧密相关的。但到了20世纪就不一样了,很多新技术的出现都跟科学的发展有关系。
拿航空来讲,人看到鸟能飞,古时候就有人想要飞,但是始终飞不起来。一直到19世纪后期,由于力学的发展,特别是流体力学的发展,人们知道了鸟能够在天空飞翔的原理。当时还只是一个大概的原理,后来,流体力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才有20世纪航空的发展。而且,航空发展中的每一个新的突破,都需要流体力学先有新的突破。
比如说,在20世纪20-30年代,流体力学家就在研究,飞机最快能不能快过音速。音速大概每小时1000千米。那时候虽然已经有了飞机,但飞得很慢,也就是每小时三四百千米。原来大家认为飞机速度是不可能超过音速的,但后来从科学上认证了是可以超过音速的。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出现了超音速飞机。所以,航空工业每走一步都有科学在前面引导。
除此之外,科学的发展还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古时候人们是非常迷信的。比如说周文王就要用卜卦来决定他的行动。后来迷信的人越来越少,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科学上的发现使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了原来不认识的东西。以前认为是上帝决定的或者佛爷决定的,现在知道不是了,认识到那是一个客观的规律。
大概在十几年以前,罗马教皇曾经发表了一篇公开的道歉书。为什么道歉呢?原来,早年大家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绕着地球转,宗教的教义就是这么说的。后来科学家提出,不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这和教义不符,科学家就受到教廷的迫害,有的甚至被烧死。现在,罗马教皇公开道歉说,这件事情教廷做错了。
可见,科学的发展有利于我们认识客观事物,树立我们正确的世界观。解放后大学里都有哲学课,要讲唯物论。但唯物论和唯心论谁对谁错,是没有办法用实验或推理来证明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慢慢地,有利于唯物论的事实和道理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就会接受唯物论。
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
但是,发展生产力,不完全是科学技术的问题。首先,我们上面讲的主要是自然科学,而实际上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也很重要。我们现在满街跑着汽车,可汽车刚问世的时候是很贵的,只有少数人能够买得起。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福特想出了一个改进汽车生产的办法,就是传输带生产的方式。这是生产管理上的一个突破,于是汽车就可以很便宜地被生产出来,让很多人都买得起了。所以,我们不光要注意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也同样需要创新。
此外,作为一个人来讲,还要有精神生活。因此,一个社会不能光讲生产,只解决吃喝住就行了。精神生活包括文化艺术等,这些也都要创新。艺术如果不创新,那我们现在还在听两千年以前的音乐,你想会是什么样子?所以,各行各业都要创新。
再来看创新的重要性。目前我们在用的各种技术中,完全由中国人发明出来的有多少?我不知道,想来也屈指可数吧。所以。我们现在虽然生产的量很大,但在跟国外做交易时非常吃亏。比如说,从美国进口一架波音747飞机,大概要花1.5亿美元;而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是什么东西呢?以前主要是衣服、鞋子和食品。有人算过,一件普通的衬衣出口到美国的话,只能赚一块多美金。也就是说,我们要向美国出口1亿件衬衣,所赚的钱才能够买回一架波音747飞机。
中国的工人虽然工作非常辛苦,可挣钱不多,就是因为新的技术绝大部分都是外国人发明的,我们呢,只能生产比较普通的东西。我们应该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才行。
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是说只要有少数人,有那么几百个或者几千个杰出的科学家就行了,要有很多很多人都从事创新工作。可惜,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实现这个目标有它很不利的一面。我年轻的时候,读过一些四书五经。我感觉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不鼓励人们问为什么的,有问题就查书,看当年的圣人怎么讲,你照着做就行了。而国外恰恰相反,什么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任何权威都可以怀疑。所以,中国虽然人口很多,甚至受教育的人也不少,但是创新的精神仍然不足。
展开
——顾秉林
一般的科普作品,过去往往以介绍科技知识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但在今天,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乃至科学与人文的贯通,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要比单纯普及科学知识对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更为重要,更具现实意义。就此丽言,“讲堂”与《名家讲科普》系列图书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它们以其特别的方式展现了科学的要义、魅力和“味道”,堪称贴近民生的科普。
——田小平
“首都科学讲堂”搭建了四个互为关联的平台:一是为公众提高科学素质、实现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二是为科技工作者履行科普的社会责任搭建了平台,三是为专业团队介入科普品牌创建提供了平台,四是为科协组织开展科普工作、促进科普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
——周立军
兴趣要培养,也是可以培养的。但是,最好把自己的兴趣跟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这样最有发展潜力。
——周恒
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就是力量,这一点在20世纪表现得最充分.核能量的开发充分说明了科学成为一种超级能量的过程。
——吴国盛
一个科学成就很高的人,如果他不加强对其他领域的如伦理学、科学哲学、科学史的修养,也还是可能出问题的。
——武夷山
健康是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
——刘德培
自己的健康,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健康源于科学的营养、合理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态。
——程书钧
超越是卓越之矢,卓越是超越之的,只有不断地超越才能够拥有卓越。
——贺福初
大家要正确认识疾病,不要被不良宣传误导。
——郭应禄
新绿色革命代表着生物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必将促发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上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家洋
农村发展了,现代农业发展了,将使城乡人们都能过上全面小康式的和谐生活:它是国家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得到保障的重要条件,,
——汪懋华
有三句话与大家共勉:营养身体,健康心灵,美丽人生。
——张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