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至清初西湖的状况 明初,因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大运河中无漕运,致使通惠河的上源有 三十多年无人管理,因而逐渐荒废。永乐四年(1406),明成祖朱棣决定迁 都北京。明永乐五年(1407),北京行部请修从白浮村至西湖的流水河口, 未被批准。原因是十三陵地区划归为明代皇帝陵寝,出于对皇帝陵寝风水 的保护,禁止对周围水源的开发利用。明成化年问,朝廷在白浮村附近修 筑皇陵,派大臣到昌平元代人的引水处勘察,得出“白浮泉往西逆流,今 经山陵,恐妨地脉。……玉泉、龙泉及月儿(虎眼泉)、柳沙等诸泉,皆出 西北,循山麓而行,可导入西湖”的结论。明成化十二年(1476),白浮河 彻底断流,只有玉泉水注入两湖。作为通惠河的上源,古昆明湖水域成为 北京城市的重要水脉之一。 乾隆初年,西湖仍是北京西北郊最大的一个天然湖泊,供应城市用水 ,还接济通惠河上游漕运,并灌溉附近大片田地。但雨后的西湖,湖水泛 滥,常会决堤,对湖东面的农田及地势较低的畅春园等处构成威胁。 ◎西湖景、西湖十景 元代时,西湖具有天然湖泊的自然景象,时人称为“西湖景”,是大 都人游览之所,连元代皇帝也到西湖中游船、避暑、捕鱼、垂钓。《顺天 府志》记载:“西湖景,在玉泉山东,其湖广袤约一千余顷。旧有桥梁、 水阁、游船、市肆、蒲茭莲芡,似江浙西湖之盛,故名。” 明代时,西湖周围被从南方迁来的农夫开垦成水田,也有僧道在西湖 周围修筑寺庙,西湖由此出现“泉液流珠”、“湖水铺玉”、“平沙落雁 ”、“浅涧立鸥”、“葭白摇风”、“莲红坠雨”、“秋波澄碧”、“月 浪流光”、“洞积春云”、“碧翻晓照”共十处景色。明代皇帝也前来西 湖游赏,如明宣宗朱瞻基在玉泉山下修建望湖亭,以观赏西湖风景;明武 宗朱厚照在西湖边修筑钓台;明万历十六年(1588),神宗朱翊钧从十三陵 祭陵回銮,临幸西湖,乘龙舟回京城。 ◎西堤 西堤是西湖的东岸堤,是北京城西部的防洪堤,并兼作京城通往西湖 的道路,始建于金、元时期,一直存续到清初。从发现的西堤遗址平面图 分析,此堤由今日东堤岸边开始,西接龙王庙,再往西北方向呈弧形状展 开至青龙桥止。当时的西湖较大,位置偏西,青龙桥是西湖的北界,西湖 的南界在今龙王庙南,西界距玉泉山仅里许。 在元代时,西堤就成为西湖的景观之一。古籍中有关西堤的记载不少 ,如元代马祖常的《西山诗》中有“凤城西去玉泉山,杨柳长堤马上游” ,印证了当年的西堤平坦宽阔,堤上杨柳合抱,是游湖赏景的必经之路。 元史中有帝王常泛舟游览西湖,派遣三百名卫士上堤挽舟的记载,说明西 堤上有很宽的纤道。 明末时,《帝京景物略》描述西堤一带水从高梁桥向西,河面及河岸 偶宽偶窄,水底偶平偶不平,水声也偶有偶无,岸上间植垂柳,至极乐寺 真觉寺,有广源闸,上有麦庄桥,造成有疏有密,使水有明有暗流过,过 桥后水加深,并且形成湖泊,湖北有堤,堤北有稻田豆场。西堤是地面堤 ,是官堤,没有人敢建亭、行船或打鱼,也无人敢采荷花。 画家李流芳的游记中也曾描写西湖:“出西直门过高梁桥,可十余里 ,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夹道皆古柳,参差掩映、澄湖百顷,一 望渺然。西山訇訇与波光上下,远见功德寺及玉泉亭榭。朱门碧瓦,青林 翠障,互相缀发,湖中菰蒲寒乱,鸥鹭翩翩,如在江南画图中。” ◎西湖十寺 元、明时期,环西湖建有十座寺庙,其中最有名的是功德寺和圆静寺 。 功德寺 功德寺始建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位于西湖的西北岸,初名“大 承天护圣寺”,是元明两代兼有行宫性质的寺庙园林,因寺前临湖,又名 “西湖寺”,筑有驻跸、看花、钓鱼三座台阁,元代皇帝常来此游幸。当 时到过元大都的一位高丽人,在《朴通事谚解》中对西湖寺有如下描述: “湖心中有两座琉璃阁,远望高接青霄,近看时远侵碧汉。”文中所说的 两座琉璃阁是功德寺延伸到湖中的两座水阁,阁与岸之间用石桥相连,景 象极为壮观。元代皇帝从大都乘船经高梁河进入西湖,可直达水阁。元代 时,西湖的湖界比今昆明湖界还要偏西北一些。《朴通事谚解》中还详细 描述了西湖寺一带的景色,认为此处形成山林、湖水相融的地貌环境,呈 现出自然、优美、和谐的风情。 圆静寺 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皇帝为乳娘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之阳背山面 水处修建圆静寺。“寺门度石桥,大道通湖堤。门内半里许,从左小迳登 台,精兰十余。室之西,殿三楹,右精舍一间,据山面湖。”圆静寺是一 座不大的寺庙,建于今日颐和园排云殿所在的位置,周围风景颇佳。《长 安可游记》记载:“瓮山圆静寺,左俯绿畴,右临碧波,近山之胜,于是 始乎。”此时,山下的西湖没有今日昆明湖大,湖的东岸只到圆静寺前的 右半部,位于西湖东岸的“西堤”正对着圆静寺。山的西半部临湖,东半 部则是一片平畴田野。瓮山因农业耕作和寺庙修建,地貌环境逐步得到开 发。 乾隆初年,瓮山圆静寺内住着一位能书善画的僧人无方。郑板桥于清 乾隆元年(1736)到此游览,写下《赠瓮山无方以诗》二首,其中一首是: “山裹都城北,僧居御苑西。雨晴千幢壁,云起万松低。天乐飘还细,宫 纱剪欲齐。菜人驱空马,历历俯长堤。”此诗表明,在清代乾隆十四年 (1749)之前,瓮山、西湖仍是京西一处公共园林。 P9-11
展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