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点认为,庐山学是以自然遗存为主要对象的学科。庐山有独特的地质构造,有丰富的自然植被,琳琅满目的花草树木和云雾飘绕的美景,这些是庐山学研究的重点。研究这些内容,对发展庐山的旅游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将涉及旅游的诸多内涵的挖掘整理。这种庐山学,显然过分偏重自然意义上的庐山。忽视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过多地局限于庐山本身,因此是不够全面的。<br> 又一种观点认为庐山文化是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文化。比如庐山上存在各种宗教,是唯一一个“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的地方,在这座灵山中,释道两教互相竞争,又携手共勉;到了近现代,又移植了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把庐山变成了宗教的荟萃地。从公元4世纪至13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1942年,世界佛教联合大会在庐山召开。21世纪初,二十余国的基督教教会汇集庐山。又比如牯岭山城是多种文化共处一地的“世界村”。1917年,建成形式自由风格多样的别墅569幢,有居民4439人;1928年有居民7679人。居民的国籍,分属中国、英国、美国、德国、瑞典、俄国、芬兰、法国、奥地利、挪威、瑞士、丹麦、葡萄牙、意大利、日本、比利时、荷兰、希腊、捷克等19个国家,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多种文化共处的“世界村”。说庐山文化是各种文化的荟萃,也难免把它当做一个大杂烩,什么特点都有,也等于没有特点。因此,这种简单加法式的解释,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