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史界对乐史《太平寰宇记》亦多褒语,认为收录颇为繁富,考据也较精详,所载宋代史实为研究宋史提供了可贵资料。加之,姚鼐乃为大家,以此为据,当有其理。再考《太平寰宇记》原200卷,原书虽多残缺,清四库本所缺乃为第113~119卷,而所记莫愁湖文字在第90卷,并不在所残中。“三山门”之误,为明人传抄之误,还是此条为后人衍文,仍然待查。
再查四库本《太平寰宇记》,卷90“异州”中还真如金鳌所言并“无此文”。至此,真相大白,《记》中莫愁湖云云,乃为后人添加,并非出自宋人乐史之手。细思之,宋代连本地的良志《景定建康志》都未载,全国性地理类志书又怎么可能涉及呢?后人添加之劣本,贻误匪浅,连姚鼐也上了一个大当。
至清汪士铎等纂《上江两县志》,又提出莫愁湖的前身即吴大帝时之横塘,不但将莫愁湖形成的时间大大提前,而且将时间明确定格在三国孙吴时期。志云:“吴大帝时,自江口缘淮筑堤,谓之横塘。《吴都赋》日:‘横塘查下,邑屋隆夸。’楼台之盛,天下莫比者也。亦日南塘。晋义熙七年,刘裕拒卢循于石头,寻出陈于南塘,即此。今为莫愁湖。”今人撰著,多循此说。
较早提及横塘的文字,是晋左思《吴都赋》:“横塘查下,邑屋隆夸。长干延属,飞甍舛互。”关于横塘的较早文字记载,则见唐许嵩《建康实录》:“横塘,今在淮水南,近陶家渚,俗谓回军毋袱。古来缘江筑长堤,谓之横塘。淮在北,接栅塘,在今秦淮径口。吴时夹淮立栅……”要之,古代之“塘”当有二解:一即堤,筑土防水是也;二为方型水池。“横塘”,即为“缘江…‘长堤”,亦指“长堤”所围方池。缘江筑长堤,应是当时防御水患的一项水利措施。“横塘”,亦似为当时乡人的俗称,并非正式命名。而今莫愁湖呈三角粽形,实在看不出与长方形的“横塘”有何关联。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