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br> 南浦镇和观前村是因水旱码头转运业而发展起来的商业性聚落。它们都位于福建省最北部的浦城县境内,都坐落在闽江上游的南浦溪畔。南浦镇是浦城县城的城关,观前村在财浦镇南面,两者相距约23公里。<br> 南浦镇和观前村兴起的大背景,是“仙霞古道+南浦溪”形成的水陆联运线。在古代,钱塘江和闽江分别是浙江和福建境内的交通命脉。它们之间横亘着仙霞岭。穿越仙霞岭连接闽江和钱塘江航运的陆路,是仙霞古道。仙霞古道的南端即闽江航运的起点——浦城的南浦镇。它的北端——浙江省江山市的清湖镇,则是钱塘江南源的航运起点。从清湖镇到南浦镇的路程,约有120公里。<br> 闽江上游的南浦溪由北至南贯穿浦城县境。在南浦镇以北,流量不足以开展航运。南浦溪流至南浦镇时,从东侧和南侧兜过南浦镇,并在镇西南方与马莲河汇合。两溪合流,水量大增,适于船只与竹筏航行。南浦镇由此成为集县治与水旱码头双重功能于一身的闽北重镇,也是浙闽赣三省交界地带的一个商品交流中心。<br> 然而,南浦溪具有显著的山区溪流特征,雨季暴涨,旱季回落。一年当中,只有部分时段闽江船只能够到达南浦镇,其他时段只能上行至镇南下游23公里的观前村,在那里将货物卸下,之后或转为旱路,或分批装入载重量较小的竹筏,才能上运至南浦镇。南浦镇和观前码头,共同完成了南浦溪水路和仙霞古道旱路的转运功能。这是仙霞古道南端与北端的最大不同之处,也是我们将“观前码头”列入研究课题的原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