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br> “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br> 在最近(1950年春)教育部所规定的大学历史系的选修课目中,有一门“中国沿革地理”,这不是一门新课程,但是对于这一门课程的内容,我认为有重新商榷的必要。<br> 照我所了解的,以往各大学中关于“中国沿革地理”的讲授,主要是讨论中国历代疆域的消长和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这些问题在一个专修中国历史的学生看来,也许是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在和地理有关的方面,有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问题呢?<br> 姑且拿北京作例子来说,照传统的讲法,北京的沿革地理应该和《顺天府志。地理志》的沿革表没有什么大分别,首先要讲到北京最初叫作蓟,在东周是燕国的都城。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改为广阳郡治。汉初复为燕国治,后又改为广阳郡治。三国以后,或为郡治,或为国制,都以燕为名,一直到隋,所属改称幽州,仍为治所,唐初亦然。其后幽州尝改范阳郡,治所如故。至辽始建陪都于此,曰南京,又称燕京。宋曰燕山。金初复称燕京,.及建都,乃称中都。元筑新城,命名大都。明初建都南京,此称北平,后改北京,正式迁都后,乃称京师,清朝相因不变。以上所举这一连串的改变,就是“沿革”两字的意思。除此之外顶多再讲到历代的城址各有什么改变,最古的北京城到底在什么地方,现在的北京城是什么时候才开始建造的,到现今又曾有过什么样的改变。经过这样的讨论之后,对于“北京沿草地理”这样一个题目,大约就可以圆满交卷了。<br> 但是现在要问的是:这一套“沿革地理”的知识对我们了解北京这个大都市的发展有什么帮助?这个问题是我们应该郑重考虑的。<br> 我以为假如我们要真正了解北京这个大都市的发展,必须先问下列几个问题:(1)北京最初的聚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为什么在这块地方上出现?(2)这个聚落最初的性质是什么?什么时候才开始获得了它在政治上的重要性?(3)它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如何逐步得到发展以至成为全国的行政中心?(4)在它成为全国的行政中心之后,它的政治首都的机能又如何得到发展?这都是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但其中没有一个是传统的以行政区划演变为主的“沿革地理”的研究所能答复的。要答复这些问题,必须充分了解北京这个大都市在它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它的地理情况是如何的。因为地理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不同了,地理情况也就跟着改变了。例如今天的北京的地理情况,已经不是三千年以前的原始聚落在这里开始发展时的情况了,我们要了解三千年以前北京的原始聚落何以会在这里植根萌芽,我们就必须了解那时这块地方的地形大体如何?河流湖沼与今日有何不同,农田和聚落的散布大约是怎么一个状况?特别重要的是那时这块地方的交通情况如何?它和其他相互毗连的地理区域的关系又如何?但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这些地理情况早已不存在了,这和研究今天的地理是大不相同的。研究今天的地理主要的是靠直接观察,但是研究三千年以前的地理,就无法靠直接观察了。所以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人,不仅要受地理学的训练,同时还须受历史学的训练,他的工作是属于地理范围的,但是他主要的材料却是从历史上得来的。他工作的目标,不外借助地图和文字把三千年以前的地理情况重新构造起来,使今日的地理情况还它原来的面目。这种地理上“复原”的工作,在今日地理学的研究上已经独树一帜,我们称之为过去时代的地理研究,或简称之曰“历史地理”的研究。 <br> 其实说起来,“历史地理”在我国学术界也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不过在以往大家把它一直和“沿革地理”这个名词互相混用了,以为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分别,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现在我们不应当再让这样的错误因循下去了。同时在大学历史系中所列为选修课的“中国沿革地理”,也应尽早改为“中国历史地理”,其内容不以历代疆域的消长与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为主,而以不同时代地理环境的变迁为主,这样应该从史前时期开始,举凡每一时期中自然和人文地理上的重要变迁,如气候的变异、河流的迁移、海岸的伸缩、自然界动植物的生灭移徙以及地方的开发、人口的分布、交通的状况、都市的兴衰等等,凡是可能的都在讨论范围之内。目前我们这一类的专题研究还做得很少,要想立时开一门合乎理想的“中国历史地理”,也还不很容易,但是我们必须即刻开始向这方面努力,而非把我们自己局限在传统的“沿革地理”的圈子里跳不出来;而且我相信,到了我们真正在大学里能够开设一门比较合乎理想的“中国历史地理”的时候,不但历史系的学生就连地理系的学生也将视之为必要的课程了。因为对于专修历史的学生来说,每一个不同的时代的历史,也不能不了解那一个时代的地理。地理决定论的说法我们是不承认的,但是若把历史的研究与地理环境完全孤立起来,也是不对的。至于对专修地理的学生来说,今天的地理不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的,而是从以往不同时代的地理中发展演变而来的,今天的地理上的每一个现象都植根在过去的地理中,凭空而生或是静止不变的地理现象从来就不存在,因此要真正了解今天的地理,也必须了解过去的地理,这期间也自有其发展规律的存在,这又是我们在学过了辩证唯物论之后所不能否认的。再进二步说:历史地理的研究不但使我们对某一个时期的地理有所认识,而且还使我们对不同时期中同一区域在地理上的改变也可得到一个比较的观察,在这样的观察中,我们一方面固然可以看出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了人的活动,同时也更容易看出人的活动又如何改造了地理环境,因为自从人类历史时期开始以来,自然地理上的变迁究竟有限,而人文地理上的变迁则是无穷的。原始的森林被砍伐了,沼泽的积水被排除了,洪荒的原野化作了万里田园,原始的聚落发展成了大大小小的城镇,道路如蛛网般时刻在地面上蔓延生长,地上地下的资源也都逐日被开发起来……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原始的地理景观完全改变了!这是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所提供给我们的铁一般的事实,在我们弄清楚了这样的事实之后,我们能不承认历史——真正的历史,包括人与自然斗争的历史——乃是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么?如此说来,“历史地理”不但在学术研究上有其独立的地位,就是在贯彻政治思想的教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根据以上各方面的讨论,我认为旧日大学里被称做“沿革地理”的这门课程应该尽早改为“历史地理”,这不应该单单是换汤不换药的名词上的更改,而必须是从根本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上把这门课程彻底地改造过来。<br> 原载《新建设》第2卷第11期,1950年7月<br> 本次自《历史地理学四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杜,1994 年)选出<br> 十年来中国的历史地理学*<br> 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年间,这门学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它第一次明确了自己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推动下,沿着新的方向迅速前进。<br> 一、历史地理学的新方向<br> 解放以前,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历史地理就是沿革地理。沿革地理在中国是有着悠久的传统的,而历史地理则被认为仅仅是从外文翻译过来的一个新名词。这种把历史地理和沿革地理等同起来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历史地理就其研究对象来说,无可争辩地属于地理学的范围。称之为历史地理,是因为它所研究的不是今天的地理,而是过去的地理——历史时期的地理。至于沿革地理则主要研究的是历代疆域的消长和地方行政区划以及地名的演变,这不过是历史地理研究的初步工作,而不是它的主要内容。<br> 其次,解放以前有些地理学家对于历史地理学的认识也是不正确的,例如有人把历史地理学主要看作是研究“历史文化发展之地理背景”的科学;有人认为“历史事件的空间性的叙述或研究便是历史地理学”;还有人更直截了当地认为历史地理学乃是“用地理的眼光,解释环境对历史的影响”。所有这些看法,无论其措辞如何,实际上都是把历史地理看作是研究历史现象和了解历史问题的一个方面,并且在不同的程度上,都企图从地理环境来解释历史现象,这就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这种理解对历史地理来说,也是完全错误的。<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