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个多层次的系统。戚雨村(2005)依据语言单位音义结合的和现成的两个特征划分出六个语言层次及其相应的单位:语素层次(语素)、词的层次(词)、熟语层次(熟语)、词的结构模式层次(构词模式)、词组的结构模式层次(词组的结构模式)、句子的结构模式层次(句子的结构模式或句型)。本研究对冒犯称谓语的考察不仅仅局限于词的层面,而且涉及到了句子和话语。
称谓语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词汇现象,但其使用涉及到话语建构、话语理解,涉及到言语环境、话语角色、社会文化心理等。因此,为较全面地揭示冒犯称谓语的庐山真面貌,我们坚持对其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和分析。
语言是动态的,其动态性主要表现在语言功能的发展和语言体系的发展。语言功能的发展表现为语言的分化和统一,如方言的产生、语言的增多、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异族语言的融合等。语言体系的发展表现为语音、语义、词汇、语法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中。语言功能的发展和语言体系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的。“语言体系是语言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功能发展最终将在体系中反映并加以巩固。而体系发展服务于、受制于功能发展。”(王德春,1997:21)我们的研究注重把功能和体系结合起来。
1.3.2研究意义
社会语言学虽已成为独立的学科,但其理论体系还须不断补充和完善。将重要的言语行为——冒犯引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不仅是对其理论的补充和发展,而且也是对其实践价值的阐释,它将拓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野。
第一,从冒犯的视角研究称谓语将补充礼貌言语的理论研究。自雷可夫(R.Lakoff,1973,1977)、布朗和莱文森(P.Brown&S.Levinson,1978)以及利奇(G.Leech,1983)等对礼貌的经典性的研究后,国内外对礼貌的研究不断深入。但诚如米尔斯(Sara:Mills,2003)指出的那样,“在对礼貌的总体研究中,对不礼貌本体的研究十分罕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