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义理与考据:清中期《礼记》诠释的两种策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612193
  • 作      者:
    曾军著
  • 出 版 社 :
    岳麓书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曾军,女,1973年8月出生。土家族,湖北来凤人。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传统思想文化典籍和文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现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古代文学博士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语文与写作教研室副主任。整理出版《四书章句集注》一部,在《光明日报》、《江淮论坛》、《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作为思想文化的传承方式。传统注疏之学如何延续经典?圈绕《礼记》,经典诠释形成了义理、考据和纂编重构三大诠释策略。传统解经方式如何带来经典的新生,如何产生新的经?思想的深度与广度通过考据可能达到吗?义理的反复言说,能否获得意义的普遍性认同,带来思想上的革命?传统的经典诠释中是否存在着现代性因素?它该如何应对西方科学思想的挑战,走上现代之旅?
展开
精彩书摘
  这里批评的是治学者对文献古籍所持的错误态度。一种如明代胡广等编修的《礼记大全》,以陈满的《陈氏礼记集说》为主要根据。《礼记大全提要》引顾炎武语说:“自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说亡。”批评了该书的编修质量。原因何在?他们认为:“陈游《集说》,略度数而推义理,疏于考证,舛误相仍……广等乃据以为主,根柢先失。”四库馆臣认为,考证的功夫是基础。在不重考据的学风影响下,相应的就有另一种错误出现,即没有根据地任意疑经、改经、删经或篡改经文顺序。如《表记集传提要》中说“道周乃约为三十六章,并强立篇名,随心标目,尤为自我作古,无所师承”,《儒行集传》“亦有强分篇目之失”。再如《礼记析疑》“删削经文五六节”,《大戴礼删翼》的删经,《礼记章句》“移其章句,分合增减”,《礼记日录》“割裂《周礼》、《仪礼》,散缀于《礼记》之中”,等等。针对这些做法,四库馆臣认为应遵循《礼记》学的惯例,存旧本、详考证,才不至于遗失古籍,使后人无法看到古书原貌。
  其二,阐发经义时:意不尊古,乖违古义,变乱旧诂,妄加臆断。
  不尊重文献文本、不重考证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对经义的臆断。这样的例子在四库馆臣看来比比皆是:有的是“排斥前人,务生新义”,如黄宗羲的《深衣考》把深衣之裳从六幅改为四幅,以及对“衽当旁”和“续衽”解释的想当然,被斥为“变乱旧诂,多所乖谬”。有的则“爱博嗜奇,亦往往泛采异说”,如《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征引繁富又不愿割舍,馆臣们也不无微词。有的受心学影响,爱断以己意。
展开
目录

导论
经典与诠释经典的策略
研究缘起
第一节 经典及研究经典诸概念
第二节 纂编重构——以结构为基础的诠释策略
第三节 意义空间的时代转换——以义理为基础的诠释策略
第四节 礼学知识的考古——以考据为基础的诠释策略

第一章 《礼记》诠释的清代背景——清中期思想学术状况
第一节 从经世之学到经史之学
第二节 江浙地区的学术分野
第三节 清中期《礼记》诠释的私人著述

第二章 《礼记集解》——以义理为基础的《礼记》诠释
第一节 生平学行与永嘉余风
第二节 孙希旦《礼记集解》引据来源
第三节 《礼记集解》诠释策略评述

第三章 《礼记训纂》——以考据为基础的《礼记》诠释
第一节 朱彬与扬州学派
第二节 《礼记训纂》引据来源
第三节 《礼记训纂》诠释策略评述

第四章 义理、考据与经典诠释的现代化
第一节 诠释差异与风格趋同
第二节 孙、朱二人的学术贡献及影响
第三节 传统经典诠释策略的现代之旅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