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传入与造像的兴起
造像,是雕塑或铸造佛像的简语,习惯用作古代宗教偶像的通称。造像的取材,铜、石、泥、玉、瓷不一,尺寸不等,以圆雕为主,也有高浮雕和浅浮雕。古代的佛教造像,造型优美,技艺高超,是我国雕塑艺术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佛教造像伴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产生。据《三国志·魏书》注引《魏略》云“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尹存口受浮图(佛)经”,当为中国人知佛经之始,那一年为公元前2年,即西汉末期。另据《魏书·释老志》言:“中土闻之,未之信了也。”可见当时流传极微,且非官方传人。又石:“后孝明帝夜梦金人,项有臼光,飞行殿庭,乃访群臣,傅毅始以佛对。帝遣郎中蔡情、博士弟子秦景使于天竺,写浮屠遗范。” “情又得佛经四十二章及释迦立像。明帝令画工图佛像,置清凉台及显节陵上,经缄于兰台后室。”大概汉明帝听到一些佛的信息,认为可以利用,便诈言梦云,于是派人去天竺取经,同时带来了释迦像,佛教方正式由官方传人中国,佛教艺术也同时传人,这个时期大约是在公元1世纪左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