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的简约,常常使我一样古文字修养有限的人读得一头雾水,但对犀牛的几段文字描述,我还是读得明白的。就说“巴蜀之犀象,其可尽乎”的话吧,今天到巴蜀之地去,还能碰上与之相比照的遗存。前年去成都小住,朋友带我去一个名叫犀浦的小镇去吃红油抄手,听他们说,这里的红油抄手最是地道,流传也最是深广,四方显达和小老百姓,慕其名纷涌而至,整条街的食客,嘴巴一张一合,就满是辣得“吸扑、吸扑”的吐气声,这样就把镇名改叫了吸扑。后来,觉得这个名字太不雅了。而且失去原来的古意,就又叫回了最初的犀浦。我去的那日,蜀地天高气爽,万里无云,老远就看见小镇入口的一个拱形彩门,上边染了红漆的“犀浦”二字显得特别的醒目。我凝目照看着,李商隐那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经典词句蓦地映入我脑际,使我对这个小镇有了别样情感,不知在这里吃上一顿红油抄手,可否也是我迟钝的心窍为灵犀的开通。心是这样想着,却不知道这样的镇名是否与“犀”有关,进得一家红油抄手的小铺,从一侧墙上的墨宝上获知,倒也是其所然的。《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说:“犀浦县,本成都县之界,垂拱二年分置犀浦县。昔蜀守李冰造五石犀,沉之于水……因取其事为名。”我轻轻地“噢”了一声,知道犀浦的用意,原来在于记事的。这也应是一个证明,在李冰为蜀守的时代,以至他以前的时代,蜀地是大有犀牛活动的,而且是很灵异的那一种动物,如不然,李冰又怎么能想起以石犀沉水以厌怪的做法呢。 <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