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曙光初照
寻根辽河源
内蒙古林西县南郊,一个年轻的考古学家伫立在冰雪覆盖的沙丘上,远眺西辽河源,他在沉思。
那是1930年初冬,刚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毕业的梁思永,一回国就受中央研究院委派来到东北,先在黑龙江省昂昂溪发掘,完毕后,转道热河,实行原定计划中的林西县城南郊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不巧雪后气瘟骤降,发掘工作一开始就被阻隔。梁思永在报告中叙述了当时面临的严峻形势:
“那天却起了西北风,温度猛降到冰点以下,将存在黑沙层的水冻结成冰。所以等到第二天带了一群工人往城南去工作时,全部的黑沙层已凝结得石头一般的坚硬,连着折断了两把镢头的柄把,也没有在沙面上挖出半寸深的痕迹。”
于是林西发掘只好放弃,改为考古调查。但在连年饥荒、军阀混战的情况下,调查也不容易,在几十里村落田园荒芜的路途上,食宿成了大问题,加上贼匪的出没,气候的寒冷,冰雪的阻碍,白昼时间的缩短,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他坚持考古调查38天,行程千余里,在查不干庙、林西、双井、陈家营子、赤峰采得新石器时代遗物。
此次工作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发动的“东北考古”的一部分。
此前有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G.Andersson)对辽宁省锦西县(现葫芦岛市)沙锅屯洞穴遗址的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绳纹陶,同时也发现了彩陶,梁思永十分重视沙锅屯的发现,以为东北西南部是长城以北细石器文化与长城以南彩陶文化的接触地区。
展开
——苏秉琦先生考察东山嘴时留言
我将永远记住今天所告诉我的关于这些世界最精美的发现。
——美国丹佛大学教授南莎娜·尼尔森
在中国初次发现红山文化的维纳斯像,或许是以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带为媒介,与西方新石器文化徐徐结合而产生的。
——日本富山大学教授秋山进午
中华文明的先驱,陶冶技艺之前景。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著名学者柯俊
原始宗教的圣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学者于锦绣
远古玉器的中心。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