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都城
隋唐时期都城又可分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长安城。它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初名大兴,人唐改为长安。其平面呈长方形,周长36.7公里。宫城置于郭城北部正中,北连禁苑,南接皇城。宫城、皇城以外为里坊区,由11条南北向大街和14条东西向大街将其划分成棋盘式格局,其问布列110坊及东西两市。整体设计思想以宫城、皇城正南门、朱雀大街及郭城南门明德门所在之南北线为中轴,严格按照左右对称原则规划全城街道和坊、市,结构严谨,规划整齐。长安城的这种布局,合乎封建统治者所崇奉的“帝王之居,建中立极”的都城建设理想模式,形象地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思想。7世纪以后相继于宫城之东北、东南兴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但布局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长安城的里坊多呈东西向长方形,四周环筑高墙,坊内设一横街或十字交叉街道。设置十字街的坊,坊内被划分为四大区,每个大区之内再以小十字街分割为四个小区,全坊合计16个小区。通过对永宁坊遗址的发掘,证实这种十六小区布局的坊确实是存在的。东西市各占两坊之地,市内辟井字形街道,临街开店铺,市中心为管理机构,周围也筑有高墙。这种坊市制度,正是封闭式都市所独有的现象。
隋唐都城的第二种形式是东都洛阳城。其地位仅次于长安城。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洛阳城在城址选择、城市规划方面都与长安有所不同。该城横跨洛河南北两岸,整体略呈长方形,周长约27.5公里。其宫城、皇城不在郭城北部正中,而置之于城之西北隅地势高亢处。皇城前临洛河,后接宫城。宫城南部及东西两侧为皇城和东西隔城所包围;北部建有前后重叠的二小城。皇城和宫城之东,为南北毗连的东城和含嘉仓城,西为东都苑。洛阳的主干大道,由皇城之端门通往郭城之定鼎门,同样处于全城西部。洛阳城的坊市分布于宫城、皇城以南和以东地区,虽然也是棋盘式格局,但里坊不是长方形而是方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