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阎夫立钧瓷十八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522235
  • 作      者:
    阎夫立著
  • 出 版 社 :
    华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无双,钧瓷无价。
    国礼级钧瓷大师阎夫立倾情打造,现代钧瓷艺术之父。钧瓷鉴赏收藏投资指南!家有黄金万两,不如钧瓷一件。
展开
作者简介
    阎夫立,河南禹州市人,1950年生,1975年3月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现任郑州大学陶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阎夫立出生于钧瓷之乡河南禹州,祖、父都好古玩,他在瓶瓶罐罐、瓦瓦块块的摸爬滚打中度过童年。读完高中后,他进了瓷厂,后被推荐上大学,参与钧官窑遗址发掘。1993年,阎夫立担任禹州市钧瓷研究所第一副所长,由此开启了他的中国钧瓷重生之旅。阎夫立教授在钧瓷的研究过程中崇变尚变,认为“‘变’正是钧瓷的神魂,钧瓷因变而生,也应该因变而活”。他敢破敢立,掌握了360多种釉料配方,成功试验了羽毛纹、金谷纹、珍珠点等38种新纹路,完成了无缝烧制、立体釉、釉下结晶微观意境等的创新,亲手烧制了一大批享誉国际的精品。1997年设计了河南省迎香港回归礼品“豫象送宝”特大钧瓶,受到嘉奖;1999创作的“风调雨顺”钧瓷花瓶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多次为国家领导人设计出国访问礼品。    求新、求变,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阎夫立永远的追求。出手不凡,件件精品,彰显了新一代钧瓷艺术拓荒者的无穷魅力!
展开
内容介绍
    《阎夫立钧瓷十八讲》是中国钧瓷研究第一人阎夫立教授的新著。详细介绍了钧瓷的源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配有近300幅精美钧瓷图片,文图相配,图间于文。是广大瓷器爱好者和历史爱好者了解钧瓷的的一个很好的指南。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始创唐代,兴盛于北宋,宋徽宗时被定为御用珍品。钧瓷是河南省禹州市神星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讲  九曲黄河哺育华夏  商都惊现原始青瓷
    这九曲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河谷和雅拉达泽山下的约古宗列盆地,分南北二源流出。经过九曲十八弯,在拐过最大一个弯后,逐渐放慢了脚步,在即将进入大海之前,千万年的泥土沉淀形成了一个广袤的平原。这就是我们的中原大地。这片黄土构成的大地,孕育了我们伟大的华夏民族。
    过去的启蒙读物《五字鉴》中有一句话:  “舜陶于河滨,而器不苦窳(yǚ)。”是说咱们的老祖宗有虞氏的天子舜,在黄河边上制作陶器,烧制得最好,没有坏的。所以几千年来,烧制钧瓷的匠人把虞舜敬在窑神庙里,作为钧瓷行业的保护神。看来在虞舜的时候,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先民们就已经烧制出了陶器,这在中原考古发掘中也得到了证实。到了夏代,烧制的陶器更加精美。
    夏代以后就是商代,距今大约有3、4千年。那时,中原大地上兴起了一个繁华的城市,这就是商王朝的都城,今天的郑州。现代考古发掘的大量资料证明,郑州这个商都早于安阳的殷墟,也有人说这是商朝的傲都。
    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对这个古都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涂有青色釉的瓷器和瓷片。由于其烧成温度还达不到现在的准瓷器水平,所以叫做原始瓷器或者叫做青商瓷。这些青色釉的商瓷虽然很初级,但它完全具备了青瓷的基本元素。第一、它是由瓷土做成烧制的;第二、它的烧成温度已经远远高于陶器的烧制温度;第三、它的胎质基本不吸水,已经瓷化;第四、它的表面涂了一层青绿色的釉。
    ……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九曲黄河哺育华夏  商都惊现原始青瓷
第二讲  大宋王朝铸就钧瓷  青瓷系中异军突起
第三讲  改朝金元官窑解体  钧窑焰火遍燃瓷区
第四讲  明朝钧瓷濒临断烧  起源得名众说纷纭
第五讲  清末民初拟古仿制  新中国钧瓷始崛起
第六讲  采选瓷土加工成泥  手随心动钧泥成器
第七讲  钧釉配方复杂神秘  手法多变施釉装饰
第八讲  钧瓷之妙烈火显现  点土成金窑变神奇
第九讲  厅堂无钧不可夸富  赏玩钧瓷陶冶情操
第十讲  钧瓷收藏需知规矩  了解种类明确根底
第十一讲  古代钧瓷最重真伪  练好眼力借助科技
第十二讲  唐代花瓷黑底蓝斑  称为唐钧器型饱满
第十三讲  宋代钧瓷古玩之最  官窑钧瓷极为珍贵
第十四讲  金代钧瓷器物仿宋  造型大气多为实用
第十五讲  元代钧瓷技术普及  器大质粗欠缺工细
第十六讲  明清器物多为仿制  北方窑口极不景气
第十七讲  当代钧瓷多为工艺  艺术钧瓷最为潜力
第十八讲  真精稀难选准佳品  投资牢记评钧歌谣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