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量词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关于上古汉语名量词的地域特征,学界过去很少注意。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个初步考察。
本文的考察实际只是东周至西汉时期汉语名量词的地域分布情况。从殷商及西周的语言材料中,我们很难看出名量词地域区别来,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这一时期名量词本身尚处于萌芽状态,数量很少:二是这一时期语言材料地域性较为单一,不足以呈现区别。东周以降,典籍数量骤增,名量词大量增加,用法也曰臻成熟,这就使考察其地域特征成为可能。尤其是最近100多年来,大量的战国及秦汉简帛出土,这些简帛名量词丰富,地域分布广,且未经后人更改,是考察名量词地域分布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根据考察结果,上古汉语名量词大致可分为个体量词、集体量词、临时量词。所谓临时量词(如杯、筐、车等等),又常称为“容器量词”,性质有时与度量衡量词中的容量词比较接近,而且时间越早,二者的界限越模糊。
关于名量词,高名凯说:“这种虚词,有的人,如戴遂良称之曰别词(Sp6-cificatifs),因为它的作用在于表示各事物的特别的性质。另外的法国人和英国人则称此种虚词为类词(Classifi Cateurs;Classifiers)。陆志韦曾提议称此等虚词为‘助名词’。”王力、吕叔湘称为“单位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