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讲 商·原始青瓷尊
我国制陶工艺经过新石器时代六七千年的发展,到夏代的山西夏县东下冯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已发现了原始瓷的瓷片,但标本太少,不能作最后推论。到商代南,北各地已发现很多原始瓷标本,并且发现了晚商或商周之际的瓷窑。这种专业化,带来了大发展,瓷土的运用和高温窑炉的成功,为制瓷打下了基础,釉的发明,青瓷就烧成了。所以青瓷的形成,一是瓷土作胎,二是高温窑炉烧造,三是釉的发明,三者的发生、发展是青瓷量的变化,一旦结合在一起就产生了质的变化。
早在3500年前的商朝,中国的河南、河北、山西、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就有原始青瓷的生产。到西周又增加了北京、山东、陕西、安徽、浙江等出产地。器型主要有尊、卣、簋、壶、豆、罐、鼎等仿三代青铜器的造型。
原始青瓷:瓷胎由高岭土制成,经人工施釉,在摄氏1200度左右的高温中烧成,瓷釉光润,多施于器表和口沿内。釉色以青绿色为主,并有少量豆绿和黄绿色。纹饰多为方格纹和弦纹,还有S纹、云雷纹、人字纹、锯齿纹和席纹等。经测定其胎质、釉料、烧成温度、吸水率及物理性能,已具备瓷器的标准条件。由于当时工艺水平较低,原料和胎泥的炼制还比较粗糙,胎质不够致密,含杂质多,有裂纹,白度和透明度差,釉面气泡分布不均匀,釉色也不稳定。与后期成熟的瓷器比较带有明显的原始性,因此叫原始青瓷。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