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进宜兴 千年风雅看陶都
古来名邑宜兴城
宜兴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太湖流域,隶属无锡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其历史源远流长,境内山秀水美,山水相依,文物古迹众多。 在春秋时期,宜兴叫“荆溪”,秦王政二十六年设置阳羡县,属会稽郡,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西晋阳羡名将周处的长子周圮,因三兴义兵、卫国有功,晋怀帝于永嘉四年改阳羡为义兴郡。下辖阳羡、国山、临津等六县,封予周玘。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将国山等县合并入阳羡县。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因避讳“义兴”二字,遂改为宜兴县。清雍正四年(1726),分置宜兴、荆溪二县,民国仍合并为宜兴县。现在的宜兴为县级市,属无锡市管辖。
在历史上,宜兴的制陶业一直很发达。其境内山区盛产陶土和竹木薪炭,这为发展陶瓷提供了有利条件。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先民在此制陶。东汉时,宜兴丁蜀与南山一带已形成了制陶中心。三国两晋时,宜兴均山窑也生产青瓷,但因宜兴的胎土质量不如越窑,后来仍改烧日用陶器。
在明代,宜兴陶器主要产于当时宜兴县的丁山镇和蜀山镇。丁山镇所产,一般称为“宜均”或“泥均”,是一种挂釉的陶器。胎有紫色与白色两种,白胎用宜兴的白泥制成,紫胎利用宜兴夹泥和紫泥混合制成。“宜均”最有名的是“欧窑”,即明代欧子明所制,又叫“宜均窑”。其中,以灰蓝釉色最足珍贵,这种釉色在灰黑、灰绿之间,“灰中有蓝景,艳若蝴蝶花”,这是欧窑的基本釉色。
展开